夏天,一个刑警的救赎

夏天,一个刑警的救赎

榆林塞小说2025-03-17 10:02:48
盛夏七月,酷暑难耐。这些天,我发现深深的陷入到一种讨厌自身职业的怪圈之中了。想想初来刑侦的样子,我发现,从心境方面自己已经判若两人,初来时的“拔剑四顾”,现在只剩下“心茫然”了。贼还在偷、还在抢,受害
盛夏七月,酷暑难耐。
这些天,我发现深深的陷入到一种讨厌自身职业的怪圈之中了。
想想初来刑侦的样子,我发现,从心境方面自己已经判若两人,初来时的“拔剑四顾”,现在只剩下“心茫然”了。贼还在偷、还在抢,受害人哭丧的脸呈现在不同的面孔上成为永恒的主题。“痛饮黄龙府”的激情不知觉在什么时间被偷偷的消磨掉了,难道这内心的结就是压在头顶的12道金牌?
心中的修炼就好像一场马拉松长跑,自己是在双腿如铅般的疲劳期还是在临近重点的精疲力竭?
前几天又发了一起命案,拦路强奸,而后杀人投尸井中。案件破了,实在不想回首总结。掂着笔的手几次掷掉,“破案报告”几天没有完稿。
冒着酷暑在乡村野外破案时的紧张、兴奋、快节奏只是一种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案破人获之后却只留下来低落的情绪和无尽的空虚。
受害者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午饭后到远处的一个村子访友,走在野外的田径里路遇一个男子。男子随心生歹念,将其劫持到路边强奸,遭到反抗而将女孩扼死。这名男子在作案后将女孩的一双鞋子扔到远处一条河流的河堤处,又用袋子沉土井中,意图转移视线,毁尸灭迹。
女孩就此消失,香消玉损。一条生命在如花般的景象中戛然而止,她的理想和幻境就这样终结了,带着愤怒和挣扎不甘的离去,留给我们侦查员无尽的唏嘘。
在这个案件的侦破反思会上,亲手承办的多起类似的案件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个被侵害者的生命好像正在拷问我自己。
沉思,有时索性是发呆,感觉我自己已经呈现出忧郁症的症状了。
在我们抓到这名男子时,已经是在千里之外的客车上了。抓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反抗,像遇到天敌一般的服从,使我们的精心布局变成徒费心机。
问他:“知道为什么找你?”回答:“因为我杀人了。”简单一句问话他就交代了。随后,在讯问室,男子把杀人的事说得清清楚楚,强奸的事却只字不提。其初步交代杀人的原因就是小路上泥多,自己骑车子蹭住了女孩,女孩不愿意,随生害人之心。万事自有因果,这样的理由是不成立的。这样交代的心理动因我们见多了,作案人在对自己的行为评价中,往往认为杀人是犯法的事,不丢人,而强奸则是丢人的事。男子接下来的供述印证了我们对作案人此时心态的一贯认识。其实这种意识不只存在于作案人的脑海中,在社会意识中也有着深深的烙印,坏人可以得到敬畏,坏事则有很多人绘声绘影的张扬。“强奸丢人,杀人不丢人”,这句话里面蕴含着社会道德的普遍评价吗?如果是这样,那是社会的悲哀。
板起面孔厉声呵斥远不如走下道德高地有效,我索性捋开裤腿,蹲在板凳上,聊男人都有这种欲望,控制住和控制不住的话题。我讨厌这种气氛,但是不得不努力创造这种“轻松”的氛围。我隐隐感觉自己的讯问能力有限,我实在找不到其他的办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讯问任务。
男子敞开了心扉,交代了强奸的经过。
这是一个听起来令人厌恶的过程,性、暴力,一应俱全,两个生命在最后的搏斗。
对于这个作案男子来说,我想他当然不会懂得好莱坞电影中宠爱性和暴力的行规,那只是吸引公众眼球的噱头,从而借以引出人们掩藏起来的本能罢了。而现实社会中的作案人却一幕幕演绎着这种非人的暴力,这仅仅是动物间弱肉强食本性。如果说在这里面有人性存在的话,就是剩下的毁尸灭迹,隐藏自身了。在我们侦破案件时,为了寻找尸体,沿河道寻找、打捞了前后五公里!辛亏我们没有放过在那种条件下有可能隐藏尸体的地方,包括水井。
男子交代,作案后,他只是躲在了家里,像往常一样颓废的生活,喝酒、吃饭、睡觉。家人催促,出去打工吧,于是就出去,正好远离是非之地。
远赴千里抓获他的我们,一开始并不相信他关于作案后离开家的供述,我想着,他应该是为了逃避侦查而逃跑。他说,他没有刻意逃跑的意思,案件已经做了,警察找上门来是早晚的事,一切顺其自然吧。
已经习惯了抓捕那些像老鼠一样逃遁的逃犯,我们很难理解他这一种“顺其自然”,但是,我制止了同事揪住这个问题的质问。
讯问时,在他的话语里,我听到了从轻处理的哀求。但是,在他的目光里,我却没有看到多少对生命的渴望。一个对暴力漠视的人,自然对别人的生命以及对自己的生命一样漠视。
这个案件的侦破,只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任务,就像业务员签了一单商务合同一样。我们无力阻挡下一个案件的到来,就像我不能把自己从心里的阴影里救赎出来。一个又一个案件,像垃圾一样填满了我的脑海。
这个夏天真热,有一场雨多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