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琐记之闲话家常篇

初冬琐记之闲话家常篇

石镞散文2025-04-06 00:42:16
(一)小心地关上消毒柜的门,又捏了一把黄豆泡在小巧的碟子里。自从网购了一台豆浆机之后,我就爱上了摆弄那些五颜六色的果蔬。超市里所能看到的红豆、绿豆、黄豆、芸豆、黑豆、红枣、枸杞、百合、核桃、芝麻,统统
(一)

小心地关上消毒柜的门,又捏了一把黄豆泡在小巧的碟子里。
自从网购了一台豆浆机之后,我就爱上了摆弄那些五颜六色的果蔬。
超市里所能看到的红豆、绿豆、黄豆、芸豆、黑豆、红枣、枸杞、百合、核桃、芝麻,统统都被我搬回家。对照着一本薄薄的营养秘籍,我不厌其烦地天天变换着花样,精心炮制着形形色色的汤汤水水。
居家的日子,我是慵懒而闲适的,喜欢穿着暖暖的家居服,穿着软软的布拖鞋在房间里跑来跑去。
我的厨艺不精,却极喜欢在厨房里“折腾”。我喜欢购买精致的餐具,喜欢研究新款的菜式,喜欢跟着电视和杂志学习流行的菜肴,还非常喜欢琢磨一些新鲜的花样,比如,将番茄雕刻成花瓣状,摆出美丽的造型,再将冰淇淋小心地镶嵌其中;比如,将一盘松花蛋拼成一个绚丽的小花园;比如,给颜色单调的菜肴加上一个彩色的镶边;比如,把红薯切成长条,用保鲜膜仔细地裹了,放在微波炉里烧烤;比如,耐心地把土豆捣成泥,将一堆新鲜肥美的蔬菜水果调制成一大碟美味可口的家常沙拉;比如,鸭梨和莲藕齐炖,比如,西芹与荸荠共飞……
每每兴致勃勃地对着可爱的果蔬们大展拳脚、尤其是做一些很细巧的活儿时,我就会想起《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施展桃花岛秘传的“兰花拂穴手”,运指如风,将滑溜溜的豆腐削成二十四个圆球、烹制成天下无双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典故。
也曾照着金大侠在《射雕英雄传》中给出的配方,试着煲一碗绿肥红瘦、粉白相间、鲜艳夺目的“好逑汤”,可惜,自己的厨艺太差,终于没能品尝到传说中的鲜美滋味,也许,是功力太浅吧,我不晓得该怎样将樱桃的核儿完整地挖出,更不知道该如何嵌进那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的斑鸠肉,才能不辜负了那碗天下第一的汤水。所以,我只能在金大侠的字里行间遥想,那碧绿的清汤中浮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的一碗佳肴,该是怎样的倾国倾城,竟能让行走江湖多年、钢刀架于颈而色不变的洪老帮主食指大动,甘心情愿将一身绝顶的武功传授给老实巴交的郭靖少侠。
其实心中很是明白,我等寻常人家的烟火女子,需要的只是一份贴心的温暖,温暖的贴心。那般需要购齐牛肉、猪耳朵、羊羔坐臀、牛腰子、獐子肉、兔肉,还要精通九宫算术方能品出二十五番人所莫测的绝美滋味的“玉笛谁家听落梅”,虽膏腴嫩滑,甘脆爽口,诸味纷呈,变幻多端,却只适宜在书卷之内品尝罢。
于是抚卷长笑,放下手中的射雕,小跑着奔进厨房,轻轻按下豆浆机的启动按钮,看着瘦瘦小小的黄豆在豆浆机里快乐地翻腾、摇摆、游弋,看着豆浆机里的清清亮亮的纯净水咕嘟咕嘟泡出的串串气泡,看着牛奶般浓厚甘醇的豆浆在我温情的目光注视下轻舞飞扬。
望着暮色中的暖暖的灯火,心中有首歌儿悄悄地唱啊唱啊:“回到简单,只要简单,分享一碗热汤,小小幸福,心也温暖。”
原来,幸福的感觉,就是在寒风乍起的深夜里,穿着厚厚的衣服、紧握着双手的人儿,头和头紧紧地贴在一起,分享一碗热汤的滋味。

(二)

生活在这样一个以忙碌和勤劳著称的城市里,飞奔是一种本能的节奏。一天之中,虽然有很多时间都是坐在电脑前面敲敲打打。但是,书桌前悄悄溜走的大部分时光,都是为了生存而付出的。真正能够悠悠闲闲地坐下来,静享一杯功夫茶的美好画面只能定格在记忆的深处了。而那些日复一日的翻阅字典、填写表格的单调而刻板的工作方式,也早已让我逐渐失去了当初入行时的新鲜和愉悦。
于是,日日在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之间来回奔走的我,于是,日日在产品说明书、在职证明书、病理诊断书之间穿梭忙碌的我,于是,天天抱着若干本厚厚的字典,研究着变格变位、时态人称、形动词、动名词的我,份外喜欢夜阑人静时分被淡淡书香笼罩的独处时光。
受父亲的影响,从小,我便喜欢读书。我父亲的文化程度不算很高,但他非常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阅读文言文的书籍和名人传记。我家里曾经有很多很多的藏书,从《宋史》、《老残游记》、《初刻》、《二刻》、《七侠五义》、《隋唐演义》、《施公传》、《李白诗选》到《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儿女英雄传》、《第二次握手》、《保密局的枪声》、《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外国短篇小说选》、《蹉跎岁月》、《侍卫官杂记》、《书剑恩仇录》、《啼笑因缘》,都是他心爱的宝贝,而我家那些摞成小山的名人传记,更是数不胜数。从小,我就睡在书堆里,和我家的书柜一起成长。
我认字比较早,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能囫囵吞枣地阅读家里的《新华文摘》了。《兴唐传》《薛刚反唐》、《杨家将》这样的评书,我熟悉到出口成诵。
读小学的时候,我父亲从当地的图书馆里借来了几乎所有的儿童读物,至今,我还能回忆起那些优美浪漫的童话故事和神奇动人的民间传说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
中学时期,父亲本人订阅的和他能借到的所有期刊,包括《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当代》、《钟山》、《读者》、《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大众电影》、《故事会》,几乎让我读了个遍。
酷爱读书的父亲一向是鼓励我多读课外书的,但是,五年级的时候,因为我偷偷地阅读了他珍藏的《红楼梦》,父亲第一次狠狠地责骂了我。其实,我初读红楼,读得却是相当相当的吃力,因为我家的那套《红楼梦》颇有些年头了,字体是竖排繁体的,黄黄旧旧的书页里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我翻动的时候特别小心,生怕稍一用力便损坏了那古老的书籍。而父亲那惊天动地的怒斥声,至今,仍不时地在我的耳边盘旋,让我始终不敢忘记了前辈们流传下来的那句老话:“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
有着丰厚书籍陪伴的童年和少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幸福的。虽然,因为长辈们严厉的管教和严格的学习计划,很多的时候,我因为不能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而倍感委屈。但是,一直在书海中漫游的我,比起同龄的孩子,多了份乖巧和文雅,也多了份淡淡的书卷气息。
而那沁人心脾的醉人书香、那源于灵魂深处的快乐怡然,那物我两忘的宁静清幽,又让日渐成熟的我,在喧嚣的尘世间,在陌生的城市里,在别人的天空下,寻找到另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