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韩愈,扬人文
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至潮州。当时的潮州是一片荒蛮之地,与长安相距约八千里。韩愈不愿告别妻儿,远赴潮州,但他更不愿违背自己的信念。启程那天,雪拥蓝关,望着茫茫的前路,韩愈悲痛地写下了如
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至潮州。当时的潮州是一片荒蛮之地,与长安相距约八千里。韩愈不愿告别妻儿,远赴潮州,但他更不愿违背自己的信念。启程那天,雪拥蓝关,望着茫茫的前路,韩愈悲痛地写下了如今广为流传的诗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去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在潮州期间,韩愈祭鳄释婢,关心农桑,延师兴学,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一千多年过去了,潮人依然怀念他的功绩。为纪念韩愈,笔架山麓建起了“韩文公祠”,笔架山因此被称为“韩山”,而我院也取名为“韩山师范学院”,这一切,都足以看出韩愈对潮州所做的贡献。
岁月带不走的风骨
韩愈是正直的,即使“谏迎佛骨”遭贬,依然坚定信念,挺直脊梁;韩愈是无私的,贬至潮州,不是消极低沉,而是尽心尽职地造福潮州百姓。我以为,韩愈被贬潮州,是不幸也是幸,是潮州之幸亦是韩愈之幸。因韩愈,潮州人民的生活有了改善,而文风也蔚然兴起;太过浮躁的生活不利于文学,而韩愈在潮州这样一个远离政治斗争的偏静角落,也获得了心灵上的片刻安宁。
历史长河淹没了无数的人和事,然千百年已过,韩愈的风骨依然对潮州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数的韩山学子继承着他的人文精神。陈伟南、林进华、何才林等知名校友,饮水思源,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多少年来,为母校,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古城,在一个远离都市繁忙焦躁的郊区,韩园依山傍水,百年来历经沧桑却依然铿锵而稳健。韩园学子秉承了优秀的人文精神,孜孜不倦,上下而求索,自信而又淡定。
也许,对于文化,我们总是诠释不清的,但是,韩愈的风骨,无形却有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韩山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到潮州之后极力兴办学校,甚至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支持教育,让读书风气长久发扬下去,使潮州的文风蔚然兴起,并在宋朝的时候达到鼎盛。韩愈的师道思想在当时是崭新的、进步的。他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的。我常常在想,笔架山麓,一个韩文公祠,一个师范院校,这是否仅仅是偶然?
“勤教力学、为人师表”是我们的校训,也是对韩愈师道思想的发扬。每一个韩山学子都应努力扎实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肩负起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也许,当代的教育学理论已经非常先进,但我仍觉得,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古老的钟声,涤荡着韩山人的心灵;优秀的文化,熏陶着韩山人的情操。韩园地杰人灵,百年来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尤其是潮汕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韩文公祠的广场上,有一座古书形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愈《劝学解》中的两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而毁于因循随俗。
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大学里有许许多多的诱惑令我们无法抉择,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取舍。经历了苦闷的高中三年,踏进了理想中的象牙塔,没有升学的压力,有些人奔忙于各种社团活动,有些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渐渐地就把学业荒废了。殊不知,即使是在大学,学习也是根本,舍本逐末,实乃不智之举。
升上大学,远离了父母的管束,有些人的生活开始放纵、开始盲目。其实,尚处于求学阶段的我们,应该远离浮华,学会克制,常常驻足思考,找准自己的定位。
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应该时时以这两句名言自勉,营造良好学风,发扬韩园人文。
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事物,总有它存在的理由。韩愈被贬至潮州,至今已1190周年,韩愈的风骨,韩愈的思想,经过历史的洗涤却愈发清澈。韩山师院,虽历经百年风霜,却依然稳健地挺立在笔架山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千百年的沧桑,千百年的坎坷,岁月带走的东西早已随风飘散,而带不走的,或许,早已在笔架山麓生根发芽。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