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弟的故事
(一)小弟的故事,说起来虽不感人肺腑,却让我永志不忘,每每想起,总为小弟的前程把心移到脑边——担心,也为小弟的举动把脸面向苍穹——羡慕。站在十六岁的尾巴上,小弟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中专,走在十七岁的道路上
(一)小弟的故事,说起来虽不感人肺腑,却让我永志不忘,每每想起,总为小弟的前程把心移到脑边——担心,也为小弟的举动把脸面向苍穹——羡慕。
站在十六岁的尾巴上,小弟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中专,走在十七岁的道路上,小弟开始了新的生涯。
我爱给小弟写信说:你初三的生活可以写本书啦!
“当然可以,可能会著成一部历史作”小弟并不谦虚地回信写道。
“是的,可以著成一部历史作”小弟在初三学习情况,不,倒不如说他在初三的生活情况,小弟向来对学习视如仇敌。
(二)十六岁小弟的故事
由于家庭环境,全家人不得不随当教师的父亲住进学校,母亲做小本生意,父亲教书,小弟上初三,我上高中,那时刻,我心愤懑,时时怨天尤人。小弟哪?素来不说一语。可是,校内的组织的其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月考,小弟笔也不拿,坐在教室里与别人一起思考。下课了,同别人一道交卷。然而,别人的卷蓝如天,小弟的卷白如云。
我问小弟:“当别人考试想题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什么也不想,我不喜欢考试,只坦然哼曲”
为此,父亲不知训斥小弟多少次:怎么一点也不争气,你整天闷在校里,闷着干啥?不为父母争气,也得给自己争气,给自己的未来争口气。
可是,万没有料到,小弟竟然一天比一天浪荡。
于是,在上课时间,母亲总是先让别人看着小滩,自己常常去教学楼透过窗户看看小弟是否在教室,在教室的时候,母亲有丝淡淡的喜悦,不在教室的时候,母亲亟亟东找西寻,找小弟的地方多是在捣球场、在游戏厅、在录相厅、在街头、在同学家(打扑克)……刚开始,小弟也许总是注意点。母亲有时在这些地方一问,回答的不是说“不在”就是说可能在其它地方。小弟躲过了一关又一关,母亲往往总是整个街上寻了一次又一次……
有一次,小弟同班同学的母亲看见我母亲气喘吁吁,便说:“你找你的孩子别问,也别喊,到孩子常常去的地方,不声不响地捉住,拉回家便是了。”
母亲想想也是。于是,进入某家先瞅一遍,再看看屋内,如果不见再喊小弟的名字。
小弟也很机灵,不论捣球或是打扑克,总是在一进大门看不到的屋里,即使母亲喊破喉咙,也不出来,有时,见到母亲向屋里走来,便跳出屋、越墙便逃。
父亲认为小弟无药可就,想再也不管小弟,母亲常唠唠叨叨:“你也不管鹏?”鹏是小弟的名字。
父亲则大怒:训他他不听、打他他不改,难道非要缢死他吗?
母亲则不然,依然说小弟、劝小弟、找小弟,可是,无论怎样对待小弟也无济于事。后来,母亲则训斥小弟之后、流泪……
小弟蓦然一次良心发现:母亲为了我们姐弟四人,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罪?为了我,不管是狂风暴雨的夜里或是在大雪纷纷的晚上,年过半白的母亲穿遍大街小巷、找我、寻我……(小弟告诉我的)
以后,小弟在班里即使不听老师讲课,也不会再缺课。
忽然有一天,校内一位主任到父亲住室告诉我母亲:快点,你儿子用刀子与人打架出事了。
母亲顿时头晕目眩。
这位主任又说:“不是人家打了你的儿子,而是你儿子打了人家。”
母亲冷静片刻说:“我希望被打的是我儿子”
打过架的当天晚上,小弟未归,父亲设法筹钱,东借西借为人家治伤。母亲彻夜未眠寻找小弟。
第二天上午,小弟饿着肚子沮丧地回到家,父亲见了拿起棍棒欲打,母亲则拦住。
小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流泪,躺在床上,蒙头便睡。
自此,小弟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东窜西跑,倒安安心心在班里与书交起了朋友。
为了提高校内升学效率,往往在中考前举行一次选拔考试。这可又忙坏了小弟,清晨早早起来背历史看语文,上午找资料书、东抄一句、西抄一句,写在一张薄薄的白纸上,虽然父亲最反对的是这一条,总认为:即使你抄的再多,也没有用,不如记在脑子里。再说,对小弟走考学这条路已失去信心。于是,随他去,不管不问。
选拔考试结束了,我们村四位上初三的学生,选掉了三个,这四人中,学习最差,最爱玩的莫过于小弟,可,偏偏选上的是小弟。也许有人会认为父亲在教书,留点面子,可是谁又知道,班内欲要留五十九人,小弟却恰好是第五十九名哪?
在我看来,没有被选拔掉小弟够幸运的了,可小弟却埋怨监考老师,收走了他的那张纸条:要不然,抄了历史卷最后一道题,我是班里第五十八岁。
中考过后,小弟更加沉默,在我面前常说:哥,我真倒霉,可能考不上。
“为什么”
“老师监考严,我没有抄上一题”
分数线下来了,投党线三百一十五分,而小弟考了三百一十六分。
天呀!我惊讶,又是一个惊险。
小弟很高兴:真是天从人愿,赌博一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
然而,千辛万苦把学费攒齐了,父母则担心:小弟是否能够平平安安地读完三年中专。
眼看着报名时间欲过,父母商量后,为了以防小弟埋怨自己,便带着小弟,背着包上路了。(在乡村,很多不上学的人回忆学校生活,没有读完书总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
十六岁,小弟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的,可是,我笨拙的笔,无法字字珠肌地写出来。
(三)十七岁小弟的故事
一张小小的纸——电报,在上午十一点钟来到了家门。
母亲接过电报,又是头晕目眩,不知道这是母亲为小弟第几次头晕目眩,呆呆地望着,望着可怕的三个字——鹏、违纪——
在母亲脑里闪出很坏很坏的念头:杀人、放火、甚至更恐怖的两个字“抢……”“不——不会的——不管怎样,母亲带着路费,晌午饭也不吃,衣服也没有换,急匆匆向离乡六百余里的驻马店而去。
月亮升起来了,父亲给小弟的寝室里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小弟。
小弟一听说母亲来了,现在晚上十点还没有见到人影,慌忙下了楼,直奔向教室,手指着自己的班主任愤愤地说:“我妈如果天亮前还不到,我就灾了你。”
我理解小弟,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