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下井经历看矿井发展变化

从三次下井经历看矿井发展变化

冠绂散文2025-11-09 00:12:08
煤矿,是男人的天下,男人的世界,男人的舞台。
在煤矿,女人下井,是一种奢望,渴望而不可及的。
由于工作的性质,参加工作十二年来,我有幸下了三次井,每一次都是那样的令人难忘,每一次都是那样的激动万分,每一次都给着我一种全新的感受,煤矿的昨天不是今天的复制,煤矿的明天不是今天的重复,每秒每时每天每月每季每年矿井无有在发生着变化,职工的安全有了保障,幸福指数一天比一天高,每一点的变化都会令每一名济二矿人为之自豪与骄傲。
第一次下井是在2005年5月13日,我有幸参与了矿工会女工委组织的“走千米巷道,体亲人艰幸”活动。那时正值“双基”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刚刚启动之时,领导安排我们女工家属一行三十余人参观了一个距离上井口最近的、综合形象最好的采煤示范工作面。父亲曾是一名老矿工,在井下干了一辈子,他曾经告诉我说井下没有矿灯没法干活,伸手不见五指,安全全靠职工的自保、互保意识,特别是自我保护意识与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然而自己看到的却是从大巷到工作面十米一盏的日光灯,没有那种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尤其是在工作面上,那崭新的透着亮的如钢铁卫士般的液压支架,那两邦壁上平展展的锚网,给人一种非常安全的感觉;那完备的喷雾装备,那制作精良的防尘口罩,更是让长期奋战在一线的矿工师傅们远离了硒肺病之苦;那如长龙般的运输皮带,直接把煤炭源源不断的送入煤仓,提升系统源源不断的将煤炭从煤仓提到井上煤场,然后通过火车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全国各地,为全国经济的腾飞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一线矿工师傅们的言谈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自豪、骄傲与满足!
第二次下井是在2007年11月11日,那时自己因采写一篇安全生产1000天的稿子,而走近了基层、走近了职工,在与一位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基层区队党政领导座谈时,由于自己对井下知识一窍不通,一连串的为什么,把他们问笑好了,说有机会你下井一看就全明白了,于是乎便跟着这位领导第二次下了井。此时“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已然完毕,井下运输大巷全部由轻轨更换为重轨,管路吊挂重新进行了优化,巷道变宽了,顶上的日光灯增加了瓦数,使得整个巷道变得亮堂堂的,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安装了上次所没有见到的助力器,省了不少的力气。进入正在施工的综掘巷道,路面平整坚实,两帮及顶平整整的如管路吊挂一样,成一条直线,丝毫没有压抑的感觉,“说实话,我们一直把自己所施工的巷道,当成自己的家园一样来建设。”。当那位基层领导向我娓娓道来时,我被眼前平展展、亮堂堂、齐整整的巷道感动了,更被这群长年战斗在八百米井下的最可爱的矿工师傅们的伟大创造感动了。当我来到综掘迎头时,看着到安全完备的锚网支护,看着如巨龙般的综掘机头,看着迎头上洁净的看不到一块矸石的环境,看着那些脸上黑黑的可亲可敬的矿工师傅们,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雾一般的东西。当他们自豪地告诉我“由于作业环境的改善,支护方式的改变,安全更可靠了,劳动量更小了”的时候,我真的从心里为他们感到欣慰!
第三次下井是在今年的12月3日,也是缘于一次采访,我来到了基层,来到了职工群众之中,聆听他们的感悟,聆听他们的心声,聆听他们对于矿井这些年来所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应一线区队一位基层领导的倡议,在他的带领下,圆了我第三次下井的梦想。一进入大巷,我便感觉出了不一样,原来还能看到料车停在轨道上,现在全然不见了踪影;原来还能看到大巷两壁上粗细不一的水电风各类管路,现在也减负了,当我向这位在生产一线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老领导说出我的疑问时,他笑了,说这都是“双基”和质量标准化带来的好处,咱们大巷的线路能减的减、能并的并、能优化的全都优化掉了,原先行人和运料都在一个巷道进行,给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现在都分开了,运料的有运料的巷道,运人的有运人的巷道,运送职工的工具,即有行人助力器、架空乘人装置、人行车,还有胶轮车,现在咱们的井下“班车”,都直接开到了工作面,原先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几分钟就到了,职工浪费在路上的时间少了,用于工作上的时间多了,劳动强度也减轻了,安全也有保障了,咱们能够实现安全生产1300多天,跟这是分不开的。你看,咱们走在这条巷道里,有没有压马路的感觉呢?这位老领导顺便幽默了一番。看着这平展展如一条带子状的巷道,走在这不压于上海北京地铁一样的巷道,感受着这环境优美明亮如昼的环境,如果不是我们身上的这套蓝色矿工服,如果不是我们头顶上这盏矿灯,如果不是我们腰上背的自救器,还真有点压马路的感觉呢?!想到这里,我笑了,自豪的笑了,骄傲的笑了,幸福的笑了,欣慰地笑了,不由得为我们一线职工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我们煤矿工人今天的好日子而喝彩!
世间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乘着科学发展的东风,我们煤矿工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