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风筝

沉重的风筝

踏顿小说2025-01-21 00:19:53
每天黄昏,小男孩总是撑着一对木头拐杖踱到路口,朝远方眺望。望来望去,除了树木、山坡、白云、清风,远方什么也没有,一只鸟也看不见,似乎都躲起来了。
小男孩在等待他的姐姐,一个健康的姐姐,好看的姐姐。她离开山寨,去了外面的世界,很远很远。听他们讲,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人多得像蚂蚁,房子挤得像火柴盒,钱多得数不完。姐姐说,她要找到很多钱才回来,给他治病。一个男孩子,不能一辈子靠拐杖走路,要用自己的肉腿去走,因为要耕田下地,做生意讨婆娘,求得儿孙满堂,活一百二十岁。
姐姐说得那么好听,但她就是不回来,七年了,只寄回了点钱。后来,钱没了,消息也没了,好像姐姐就成了一阵风,无了影无了踪。
小男孩读过三年的小学,认得一些字。后来,突然生病发了场高烧,腿就瘸了,再也走不到学校。他多么希望姐姐能背他去,但姐姐有做不完的活路,挑水,种菜卖菜,喂猪喂鸡,没得空。姐姐一颗字也不识,父亲说,女孩子读书是浪费,他不想陪了嫁妆再陪学费。他甚至打算好了,等女儿大一点,就拿来给儿子换一门亲,别人还不一定肯,除非歪锅配歪灶。
他的家,在一处侗家山寨,座落在高高的坡上,不通公路。要坐车,先得步行十几里山路到镇上,再坐客车进县城。小男孩从未去过,一直待在寨子,但是有电视看,是木楼屋顶上的天锅转播卫星来的。无书可读,小男孩就天天看电视,看累了,一瘸一瘸地去路口眺望,直到把眼睛望酸发痒。
一天,村长带了几个陌生人来,进了小男孩的家,给他发东西,几件旧衣服一捆旧书,说是县里的领导特意来送的温暖,是党和政府的一片关怀。那一刻,随行者摆好机器,准备拍摄下这感人的一幕。村长说,孩子,知恩图报,跪下吧,最好哭起来。他就是不跪,死也不肯,父亲急了,甩他一巴掌,也不行。他没哭,撑着拐杖挣扎出屋子,又走到路口,想去等他的姐姐。这个时候,他是多么的需要姐姐从天而降啊,像仙女那样,踩着一朵白云飘落,拉他上去,飞出这个山寨。
但是姐姐就是不来。
送来的那些旧衣服,他死活不穿,只要那捆书,是《故事会》、《民间文艺》、《儿童文学》之类,还有一本《安徒生童话选》。他看入了迷,太喜欢那《丑小鸭》和《拇指姑娘》,要是自己也能够变小的话,就可以骑着一只燕子飞上天空了。有了翅膀,想去哪就去哪。
当然,他没能如愿以偿地变小。他想啊想,要是翅膀变大的话,不就可以了吗?燕子帮不了这个忙,麻雀更不行,只好自己帮自己了——造一只足够大的风筝。
从电视上的风筝节看到,风筝是神奇无比的,小的像一只鸟,大的快要比得上一架飞机,钻得进云层。
小男孩激动了。砍来几根大楠竹,破成篾,用麻绳绑成一只庞大的老鹰的骨架。然后,去剥棕榈裁成布幅,缝上竹篾。为防日晒雨淋,再用生漆来刷了两遍,光滑通亮。
大家都笑他,天哪,世上有过这样的风筝么?飞得起来?他不吭声,却想道,哼,到时候,让你们大吃一惊。
就这样,小男孩像一个笨拙的木匠,呼哧呼哧地忙了半年,终于造出了一架巨型老鹰风筝,翅膀张开有五米。为此,他剥光了家里七棵棕榈树的皮。奶奶心疼,骂他是败家子,有什么办法呢,他一个可怜的瘸子,就是骂菩萨也不会被怪罪。
那天,他饱餐一顿,乘无人注意,把一根粗麻绳系上风筝,一头捆在自己的腰上,扔下拐杖,匍伏在地,艰难地爬行,硬是把这架沉重的风筝拉到了山上的老鹰嘴,一处断崖边,下面,是万丈深渊,从这里,隐约可以望见县城。
风好大好大,吹得脸面生疼。他趴上风筝,用麻绳死死捆住腰,使自己和风筝联为一体,然后,一点一点地挪向崖边。
他相信,马上就可以起飞了。这么巨大的一架风筝,可以托着他飞到他想去的任何地方。
2007-2-10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