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

《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

青枫浦散文2025-04-10 01:25:19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是白居易《长恨歌》的开篇之句。一千多年来,世人因白居易的《长恨歌》而知仙游寺。
仙游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城南17公里处的马召镇黑水峪口,是隋唐时期留下的重要名胜古迹。这里四面环抱,一水中流,峰峦奇绝,甘泉飞瀑,是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风景,从古至今,一向为文人学士所青睐,尤其是白居易的惊世诗篇《长恨歌》就诞生于此,使这里名声远扬,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献记载,仙游寺(原名仙游宫)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隋仁寿元年(601),隋文帝杨坚为了在全国安置他早先得到的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人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即法王塔)安置,仙游宫便因建塔改寺,称仙游寺。在此之前的西周,周穆王西征犬戎于此,休于玄池(即黑龙潭,也称仙游潭)之上,奏广乐三日而终。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曾在此吹箫习仙。唐代宗时,新罗国高僧慧超来大唐求法,受皇帝之命来仙游潭祈雨。德宗时,京城发生叛乱,皇帝来仙游寺避难,臣子乔琳在此代其出家禳灾。唐代大中年间(847—859),唐宣宗李忱将仙游寺扩建三寺,今存二寺;黑河南面叫仙游寺(亦称南寺)、黑河北面的叫中兴寺(亦称北寺),另一寺毁于宋以后的战乱中。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仙游寺由西域喇嘛桑加巴主持,复修扩建,改名为普缘禅寺,寺中香火渐盛。清康熙二年重建,并恢复了仙游寺原名。此后,乾隆道光年间以至民国初年均不同程度进行修葺。
仙游寺是一座宽敞的四合院,山门上方悬挂着赵朴初先生所书的匾额。进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碑厅,俨然如屏风矗立,其正面刻着“禅林别院”四个大字,北面则是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寺内存有正殿五间,内有泥塑、铜铸和木刻佛像多尊,雕塑均极精巧。殿前后有大小古塔四座,最引人注目的是隋文帝时所建的法王塔。塔共7层,塔高35米,塔身为四角锥体,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有券门,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作斗拱仿林结构。每层南面各开一拱洞。塔内原供十八罗汉及佛涅像,并有木梯通至塔顶。它是陕西境内唯一的一座保存至今的隋代砖塔。仙游寺十景中的“宝塔放光”,即指该塔内的舍利屡放灵光。
仙游寺像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黑水河畔,周围山青水秀,不仅吸引了我们,还曾吸引过大批的文人墨客,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马融、唐代王勃、岑参、李商隐、朱庆余等,均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元年(806)做周至县县尉时,在这里,写下了以李隆基和杨贵妃缠绵浪漫爱情故事为主题的惊世诗篇《长恨歌》,成为世代相传的千古绝唱。后来,陈鸿弥补《长恨歌》未能详述的轶闻,在与白居易和琅琊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时又写下了《长恨歌传》。这一歌一传相映成趣,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也是仙游寺名扬四海,闻名海内外的原因所在。宋嘉七年,苏东坡任凤翔通判时,曾两次到过仙游寺,他满怀兴致,留诗多首,对佛塔上十六方天王鬼神飞仙像作了鉴定:“非吴道子莫能至”。不但给这里留有文笔俱妙的对联,还在这儿制符调玉女泉中的水,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
1998年,为给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让路,199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仙游寺及法王塔被整体保护搬迁,新址迁至与原址2.8公里的金盆北梁。新址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建筑设计为仿唐风格。拆迁中的考古发掘使得一批珍贵文物重现天日,在塔身二、三层间发现3枚舍利,后又在地宫中发现10枚舍利和石碑,碑文记载建塔年月,其中10枚确为释迦牟尼真身灵骨舍利,另3枚亦为后世高僧舍利和“法王塔碑石三通”。
一通是舍利塔下碑。碑身约57厘米见方,厚约10厘米,双面刻纹,一面为隋《舍利塔下铭》,计116字,系隋文帝杨坚仁寿元年间为安置舍利恭建灵塔记事。其笔锋神气充盈、自然质朴,大有魏碑遗风;一面为唐《仙游寺舍利塔下铭》,计248字,为唐开元四年,十三年重出舍利维修塔记事,其书法,楷中带行,气韵灵动,彰显盛唐气象。二通是地宫石函,为安奉佛舍利之用。碑身长约58厘米,宽28厘米,置于地宫正中,南为正、面朝地宫石门。石函四阁通刻人像,均为乐舞礼场景。以白描笔法绘之,线条简练,流畅自如,人体婀娜有神,形态灵动飞扬,属罕见的艺术珍品。第三通是吴道子画碑。碑长1.05米,宽0.55米,横幅。上刻人像两尊:一者鼓唇吹箫,一者弹奏琵琶,笔法精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吴道子,唐代画圣,其画技有古今独步之说。苏东坡观吴道子画后曾叹气神妙而悲其不为世人所观采……此碑历千余年未遭毁损而幸存,皆因其藏于法王塔基座东侧使然。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与艺术价值更是无以估量!
仙游寺自古就是游览胜地,为使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利用,国家还拨出专款,对该寺进行抢救和维修。如今,这块终南灵秀之地除立有今人毛泽东手书《长恨歌》(注解:毛泽东主席写了32行,224字)碑外,还有赵朴初、谢冰心、臧克家、王任重、贺敬之、王蒙、冯牧、徐迟、张光年、周明等众多名家的题词,从而丰富了仙游寺的文化内涵。
仙游,游仙,不知是游客能成仙呢,还是仙人是游客?短暂的游历,悠然而生敬意,内心分外充实,久久不愿离去,我们不想得到成仙,该记住的是这次神游经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