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不为少年留

韶华不为少年留

祝染梦榜散文2025-10-01 17:38:31
高考分文理的时候,很多选择文科的学生是因为理科学的不好,可结果由于人文天赋也不高,文科上收获平平;又因为没接受过自然科学的教育,缺乏理性思维。
做不好工程师,可以不勉强,但不做工程师,未必就做得音乐家。
这只是人生选择悲剧的一隅,我们常常滥用这般非此即彼的武断,来回避无知与无助。如此荒谬的选择,使人生轨迹的游移,无法用毫厘与千里的距离来丈量。事物存在着两面性,但两级之间远隔着万千的维度,我们难以寻得取舍之间最精准的刻度,做出最完美的决定。
是否存在一种契合的命运,开启人生本真的精彩。但这把钥匙,却难寻觅。真实绽放的生活,未必开出了淋漓尽致的无悔光彩。梦想,也许在萌发以后遭遇贫瘠;翅膀,也许在翱翔以后折断在晴空。人生背负着遗憾的失落,活在另一种压抑姿态里。
在清醒与迷茫之间,现实混沌的芒刺会戳痛心底的遗憾。那年,很多人乘着《老男孩》梦回梦想盛放的季节,看见了汗水的灿烂光辉,嗅到了热忱的沁人芬芳,牵起了青春的动人温暖,也再次深深的体味到岁月风干理想的苦涩。
也许本该成为一名画家,现在却担当着警察的身份,也许已是一名出色的警察,但仍然眷恋画布上彩色的梦。就像《饮食男女》里,吴倩莲扮演的朱家倩,她是航空公司里出类拔萃的精英,却难舍厨灶间沸腾的向往。
很难有幸得以重新选择,脚下的生活并不是自由的原野,我们被万千的期待与责任托举在现今的位置,像是木偶,也犹如傀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不是进退维谷,理想或许早已崩塌在深渊里。热情和勇气是生命里最先衰竭的力量,不知不觉地被惰性收伏殆尽,难以承受改变的代价,已然习惯当下的生活方式。理想的人生,或许是沉没在青春里那遥不可及的桃花源。
曾在一场演唱会上观看了野孩子乐队的演出,五位中年乐手静静地坐在台上演奏,吟唱,悠远自由的旋律像旷野里的清风,像深谷中的清泉。沉浸在野孩子乐队的音乐里,他们的梦想之旅也在眼前铺展开来,几个大男孩载着理想,在岁月的风霜中穿行,风尘仆仆,历尽沧桑,无论走过绝望的沙丘还是迷惘的密林,他们依然纯净,依然执着,依然热情;他们不曾为繁华与浮躁所玷污,不曾为艰辛与寂寞所屈服。不断有人加入野孩子的队伍,也有同伴在难忘的旅程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有过停驻,有过彷徨,却依旧选择了继续追寻梦想的远方。他们是一支令人钦佩的乐队,坚持梦想,坚持自我。
梦想的魅力不只在成功的高峰,梦想是一片自在高原的天空,任心灵伴着希望翱翔。
为了弥补遗憾,一些人踏上了拯救自我的救赎之路;其实梦想也囚困在通向另一种人生的岔路口,它曾与我们失之交臂,等待拯救。如果深陷现实的泥沼,是否还有勇气冲破壁垒与阻隔,斩断踌躇与牵绊,救赎梦想,释放自我,挥写无悔的绚烂,追寻理想的人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