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心灵的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真正的幸福在于心灵的安宁”,比他稍晚一些的另一位哲学家伊壁鸠鲁也说:“最大的快乐是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他们在理解快乐和幸福时都提到了“心灵”,“心灵”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个人的内心世界,就是国人所谓的“境由心造”。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心灵的无纷扰”,也是在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说白了,快乐和幸福其实就是个人内心的感受。于丹教授在今年春节期间《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心得时就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她也把快乐生活和心灵需要联系到了一起,由于各人对幸福快乐的感受不同,所以各人对幸福快乐的要求也就不同。
李白是快乐的,因为他对利看得很淡,他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孟浩然是快乐的,因为他不重名,他有“红颜弃轩冕,白首卧风云”的恬淡,陶渊明也是快乐的,因为他不计较已经过去的得失,他有“悟已往之不可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胸襟。其实他们的人生之路都不平坦,但他们都能不受心灵的羁縻,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拎得起,放得下,所以他们快乐。
既然快乐和幸福仅是心灵的感受,而和拥有的物质财富并无必然联系,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得现实一点,陶渊明说:“心为形役”,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做心灵的主人,而不是为欲望所驱使。王勃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他又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孔子在评价他的学生颜回时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恐怕就是我们古人所倡导的“安贫乐道”,就是古人所追求的心灵快乐。当然“安贫乐道”并不是要我们把贫穷当作快乐,要我们拒绝财富,去过那种清贫的生活,这反而成了“沽名钓誉”。只是要求我们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而为,不要为了追求快乐、幸福而受心灵之累,反而使自己变得不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