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自鸣沙
出关外至敦煌大漠滩涂扬扬万里却自得其乐。如果没记错我这一代的小学课本中有提及骆驼,骆驼相对于一些动物来说也算得上庞然大物了,不过看起来却有几分憨厚。我对骆驼没什么太深的感情,小的时候骑过,记忆中只能用
出关外至敦煌大漠滩涂扬扬万里却自得其乐。如果没记错我这一代的小学课本中有提及骆驼,骆驼相对于一些动物来说也算得上庞然大物了,不过看起来却有几分憨厚。
我对骆驼没什么太深的感情,小的时候骑过,记忆中只能用高来形容。不过骆驼的眼睛以我的视角来看还是很漂亮的,长长的睫毛有几分人的性情。
丝绸之路很漫长的一段是沙漠,因此驼队也便成为一个时期的代表。骑骆驼的感觉我还记得,虽安稳但并不舒服。这个不舒服当然是相对来说的,动物的脊背无论如何也不如越野车,可这在古代却是难得的交通工具。从关内出来的商人有一部分是结伴而行的,一来沙漠气候变化大、二来路程遥远彼此也方便照应,故此会结成驼队也就不足为奇。驼队通常情况下是有不同的分工,一部分负责载人,而另一部分则是用于供给物资。
很多时候骆驼给人以神话感,究其原因来自于驼峰,不过其实驼峰只是减少消耗的一种缓冲,并不代表骆驼在沙漠之中真的不吃不喝;在必要的情况下骆驼群体中会牺牲老弱来保持整体的实力,再说的残忍一些,如果真的没有水,骆驼会喝自己同类的血,当然这是建立在生存受到威胁的前提下。
沙漠,很多人谈沙漠色变,甚至于直接与死亡挂钩,不过在我看来荒凉有、但言及生死就有些过;毕竟剔除对生命的恐慌这诱惑还是有的。其实很多时候沙漠在世人眼中是一种个性的象征,这在家用电脑普及后尤其显著。绝大部分的电脑桌面图片中均含有以沙漠为背景的鲜明影象,乃至网络平台中个人空间、头像、动画背景等等,生活中作为装饰的彩绘、壁画、室内摆设之类,所以说那金黄的色彩也的确个性张扬。
沙漠在特定环境下也有它自身的魅力,比如鸣沙。
出离关口未及莫高窟有一处难得的自然奇观便是鸣沙山。
我对鸣沙山有几分好奇的成分。鸣沙山顾名思义,是该鸣沙的,但是远离至今尚不清楚,我在“乱花”中提及过鸣沙便是由于它的奇特现象,当人从沙山的顶端滑下,山体便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并且有一定的节拍,因此这座沙丘被人命名为鸣沙山。
有些时候我在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不由得关注起人类自身的生命意义。鸣沙山的奇特在于探索、在于挖掘,如果没有最早的开拓者,也许后来人就永远不知道那座沙丘与其他沙丘的区别,也便在那洋洋戈壁之间找寻不到与众不同的快乐。在写乱花时我曾想过一笑泯恩仇其实很难,但在特定环境中,两个敌对的人却可以和睦相处,究其根源便是一种折服,一种对自己不可预知事物的折服;故此在大自然面前,人可以忘记一切、放弃一切凡尘俗事,完全沉浸于上天赋予的快乐之中,进而自失。
所以鸣沙山的奇观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对人心灵的净化与洗涤……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