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上“家书”出门
要离开家去过几年孤独生活,需要带的日常生活用具实在太多,书便不敢多带了。午夜达巴路口的车流声把我闹醒,索性翻身起来。看书吧!不作思索,从枕边抽出《傅雷家书》。读书20多年,过眼过手的书总有几千本了,可
要离开家去过几年孤独生活,需要带的日常生活用具实在太多,书便不敢多带了。午夜达巴路口的车流声把我闹醒,索性翻身起来。看书吧!不作思索,从枕边抽出《傅雷家书》。读书20多年,过眼过手的书总有几千本了,可每次作短途或长途旅行,我总会问自己:如果此去经年才归,我带什么书?我还是要带《傅雷家书》。不是不爱别的书,在读书生涯中给过我影响和启迪、让我狂喜和恸哭的书很多,只是那些书读懂了便不须再回头;有些书一遍两遍读过了,了解了其精要,我已牢记在心,便不须背负在身;有的书有空便拿出来摩挲,我几乎记得每个细节,甚至书中人物爱穿的衣、爱喝的茶、爱读的书,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只要闭上眼睛,便会一一在眼前重新演绎。
上中学便开始读《红楼梦》,以后每隔几年便有一次温习。到现在,林妹妹每一次生气,每一首才气横溢的诗词都在我心中。心中有了黛玉、宝玉、晴雯和鸳鸯,《红楼梦》也没有必要带上路了。喜欢过三毛书中的敏感、洒脱、浪漫与无羁,看了,哭了,笑了,感叹了,了解了,甚至也多少中了些“评”毒,最后也就放下了。琼瑶的书、茨威格的书都变成了自己去认知一个更真更美世界的动力,所以也不幸。雨果、普希金、鲁迅、托尔斯泰、张贤亮,他们笔下的世界和人类有那种被损害和侮辱的感觉,我确实感谢他们教育我弄懂了“面容”和“心灵”这两个概念。至于劳伦斯、弗洛伊德和巴金的鸿篇巨制,更是要用自己的情感、经验与心灵去感受、体验和分析,不需要导师,也会有更广阔、更自由、更丰富的想象空间的。有了这些书自然会沉溺其中,所以在繁忙的工作环境里,我不准备带书上路,我以为我很聪明。
唯独放不下的,是《傅雷家书》。买这本书的时候,我23岁,10年前的事了。最初读的时候,像是面对父亲,或者是一个罗嗦的长者。很容易读懂,但总觉得又有许多地方自己没有搞明白。过上两年,再拿出来读一遍,滋味不一样了——那时候我正准备娶妻生子。又过两年,再读一遍,终于知道,这本《傅雷家书》就是为我这类人写的——此时我已经当上了“父亲”。《傅雷家书》对于我来说,若干年来不再是一本读物,而是一个标准和要求,它要我把人生的感知、体验和思考都拿出来,再放进去。从这本书里,我要读的不是傅雷简单意义上的“家书”,而是责任、良知和精神。
一本书,给人如此奇异的感知,自然是良友了。儿子出生的时候,我执意要给孩子取名“屿阳”,我亦热爱岛上的太阳。看着阳光下奔跑的儿子,我叮咛自己:有一本书在等着他来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思索
下一篇:借钱之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