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病榻一幕
老人在病榻上呻吟着,小浩那瘦小的手拨弄着NOKIA键盘。电话那头的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辛先生。放下电话,小浩对告诉奶奶,辛先生说他还没有吃早餐。辛先生没有那么快会过来。小浩今年才10岁,典型的留守儿童,在
老人在病榻上呻吟着,小浩那瘦小的手拨弄着NOKIA键盘。电话那头的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辛先生。放下电话,小浩对告诉奶奶,辛先生说他还没有吃早餐。辛先生没有那么快会过来。小浩今年才10岁,典型的留守儿童,在河对面的那所古老的小学念书。小浩默不作声,低头背着书包上学踏上了上学的路。
大儿子进来了,显得不紧不慢。口里嘟囔着:“人家都没有吃早餐,那就没有办法了。”老人愈发出强烈是吟叹声:“没吃早餐就不能来看病吗?……我都吃过4粒——救心丸了啊。”
大儿子笨拙地拿起那部手机重拨了刚才的号码:“辛先生啊,我母亲实在太严重了,你能不能先过来看一下啊?”
“我都还没有吃早餐,金师傅等一下会过来检修屋瓦。”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那样僵硬。金师傅是村里的老牌泥水匠。
“那也先过来看一下啊,现在实在太严重了啊。”大儿子央求。“如果太严重了,就得送卫生院啊,村里的设备不好,容易出问题啊。”辛先生回答的很利索。大儿子再次乞求:“就算是要送出去,也要请你先过来看看情况啊。”
费劲的对话过后,辛先生终于答应先过来看看。辛先生就住在曾经获得白求恩医德奖的黄大夫的旧屋。是外村人,现在驻村行医兼帮看管这栋“人才辈出”的宅子。和老人家就在同一排,步行5分钟足矣。
辛先生入屋首先询问刚才吃了哪几种药。然后用听筒听诊。摇摇头说道:“你老人家的病三天两头发作的,根源就是高血压,现在血压高升导致心率骤增,比较危险。我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啊。最好去镇里卫生院看看吧。”辛先生说来说去还是不想诊治,好像心里有块石头。
古是来看望老人家的。见到如此状况,有些迷惑。医生治病救人,怎么还如此“客气”?
古轻声询问辛先生这种情况应当怎么处理。辛先生见古是个文化人——村里出来的进过名牌大学深造的,放松了一下紧张的神经。辛先生讲述了其中的隐忧。
村里里镇上尚有20公里,虽然都是水泥路,但是路弯路陡,病人上卫生院极其不便。一般生病了都是找这位赤脚医生——辛先生来诊治。“有钱钱买命,没钱命抵病”,这是穷人的生活哲学。村里很多人病了,不是想到凑钱去治疗,而是想到怎样熬过去,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尽管现在有了合作医疗,村民还是不太相信自己会得到额外的帮助。这是村里广为普遍的现象。
老人家的病,已经十多年了,就这么熬着,也过来了。逐渐年迈体弱,如今病情慢慢恶化,根据辛先生的判断,随时可能会告别人世。现在叫她去医院,她是不会去的。老人含着泪,发出微弱的声音:“去了医院也难啊,谁来照顾我呀?”毕竟在家最亲的只有她那10岁的孙子。对于大儿子的存在,她好像也没有太在意。“我已经病到头了,能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吧……”无助的呼唤声萦绕在辛先生耳根。辛先生有些无奈。
“作为医生,相信您总是把救命放在第一位的,如有意外那也就意外,善良的村民不会埋怨的。”古想尽力打消辛先生的顾忌。最终,辛先生还是给老人挂了瓶清开灵等药水。
辛先生还会继续他的赤脚医生生涯。或许在不可预知的将来,老人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去,辛先生都不会感到意外。古亦有同感。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