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深味
常不止一次地思考人生,追问诸如人为什么活着,人该怎样活着之类的话题。无情的时光带走了年轻的岁月,不经意间悄然走过了“不惑”,“半百”已经向我招手。但快节奏的生活似乎让我无法停下匆匆前行的步履,头脑中常
常不止一次地思考人生,追问诸如人为什么活着,人该怎样活着之类的话题。无情的时光带走了年轻的岁月,不经意间悄然走过了“不惑”,“半百”已经向我招手。但快节奏的生活似乎让我无法停下匆匆前行的步履,头脑中常是五味杂陈,闪烁着散乱的思绪,只在忙碌的间隙里,午夜梦回时,努力让自己的灵魂安顿下来,细细地品味人生的意义。是啊,来到世上走了一遭却不能领悟其要意,岂不枉活?这个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物质,可触可感,精神,无影无形,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多少人忙碌而纷争。“多少面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只要长点头脑的人就知道,他们在为生活而奔波,说得好听点,是在追寻理想的生活,说得不客气点就是在“争名夺利”。理想的生活,幸福的感觉,当然是以物质生活的满足为前提的,人总不能饿着肚子大谈精神的愉悦,这个道理谁都懂,有些人说得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其不知,你扪心自问,你的物质不能满足你基本生活吗?只不过更多的人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对物质的追求永远没有满足,有了豪宅,还要汽车;豪宅一栋不行,多达20几栋,贪得无厌到了极致。就这样无何止地纷争。其实,一个人生活所需物质,是很容易满足的,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很好地生存,也只需不多的生产资料。但是很多人却沉迷于物质的追求中难以自拔,以至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过着奢縻的令人不齿的生活。
不停地忙碌,不停地奔波,不停地追逐,获得“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的同时,也获得了浅薄之人羡慕的目光,世俗之人啧啧的赞叹,这样也许会满足他的虚荣心,让他觉得风光无限,但试问,他追求的是真正的幸福吗?这样的人真正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他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荒芜!记不得哪个电视节目中说:幸福的定义是,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也许第一条他能做到,但第二条,他是很难达到的。当他拥有过多的物质财富时,他会像守财奴似的,整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怕不知哪一天财产会失去,以至于寝食难安,灵魂不得安宁,物质财富终于成了桎梏精神的枷锁,成为沉重的负累。在这样一种负累中,他能品尝真正的人生吗?能深切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吗?不能。他们是物质世界的巨人,却是精神世界的矮子。
要想真正品味人生,在满足一般生活需求后,必得从追求物质过渡到追求精神的愉悦。古人崇尚悟道、修行,到深山中静修,以达到禅境,或如陶渊明放弃官场,过着简单而自适的生活,以求精神的安宁,灵魂的愉悦。我们现代人不必刻意效法古人的做法,但我们可以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后,丰富精神生活,可以多读好书,多进行思考,多练习写作,在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在思考中参悟人生,在写作中成就自己完美的人格,让自己的灵魂趋向崇高;在闲暇时,可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陶冶情操,放飞心灵。
由物质的追求转化为向精神的追求也许有些困难,但必需学会放下,放下了,才轻松。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站在红尘之外看红尘,你会觉得那些忙碌纷争追求物质的人很可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曾经,那些“金盆洗手”的人,经历了一番拼杀奋争,终于看透了世事,觉得累了,努力从纷繁的物质世界中挣脱出来,走入追求精神的门里。
要想深切地品味人生,还需一个修炼的过程。要在生活中磨砺自己,不浮躁,不诈乎,不刻意追求,恬淡无为,淡定自若,保持平静的心态。《南华经》中说,静财能分辨是非,深刻认识现实。水动时,不能照人,只有静时,才能照彻。
古人尚且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也要具备一种大眼光和大境界。如林语堂所说,具人老人的品质,不着急,不有定力,心中装下整个宇宙,达到槁木死灰的境界,不因外物而扰乱内心,才能求得精神世界的真正愉悦,才能品味出人生的深味。在简单中品味生活的真味,这种简单不是浅薄无知的简单,而是了悟了生存之道之后的简单,是大彻大悟后的释然。
2014-3-16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