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欺诈
但在我们中国,瞒和骗仿佛成了传统,儒家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老百姓知道的事情多了,就会天下大乱。历代统治者无不在瞒和骗中翻滚,甚至瞒和骗也不济事的时候,不惜动用武力以钳民口,一其耳目,这样,民敢怒而不敢言,无上伟大、光荣而且正确的统治者们便可听到众口一词的颂扬“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了。
然而这些称颂之声,不过是已然全身糜烂的统治者给自己打的一针杜冷丁。听着这“捷报频传”“我主圣明”的歌功颂德之音,统治者会觉得自己身上的恶疮暂时不疼了,杜冷丁剂量大一些,还会觉得很舒服,于是便上了瘾,越来越崇拜这瞒和骗的神奇功效了。历史上某位大政治家军事家野心家说:“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一时成了被好多深沉圆滑之辈置之座右,奉为至理名言。
欺诈的反面就是诚信,“为人立其诚”,“人无信不立”,千百年来,诚信都一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而那些朝秦暮楚,背信弃义之辈,从来都为人们所不齿。我们研究社会历史,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越是人们的活动范围狭窄,社会生活简单,人们的天性就越厚道;人们的社会活动范围广阔,社会生活繁复,欺诈就越有市场。我想这大概同欺诈获利的成本有关。深山老林里的村子里的人,每日相处的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谁都把谁的底,若凭欺诈获利,就会付出高额的成本,他在那个地方将无法立足。限于活动范围的狭窄,又不可能到其它地方生存,久而久之,人们都性情敦厚纯朴,说话一诺千金。而现代社会,人们的活动范围无限扩大,社会生活日益繁杂,这就为欺诈获利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一个骗子在一个地方混臭了,换个地方依然人模狗样的活得很自在,欺诈获利的成本大大降低。虽然人们的反欺诈意识也在增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欺诈的手段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
说到人们反欺诈意识的提高,也实在是有限度的。我们知道:社会愈是发展,社会分工就会愈加细微,而具体到个体的人,其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三百六十行里只懂一行,三百九十九行你都是外行。你到街上买件衣服,花高价买了个水货,算你冤大头;你家里有件古董,狡滑的古董商说值十万八万,你就惊得目瞪口呆了,人家不声不响地赚你几十万,你还从心里感激人家实在。要遏制欺诈的势头,全而建立诚信的社会,可不是作几篇报道写几篇文章喊几句口号就能奏效的。
在种种的欺诈中,最危险的就是官场的欺诈、权力的欺诈,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历代统治者的瞒术和骗术。人们常说的权术,就是瞒术和骗术在官场中的实际运用,官僚们就是靠欺诈平步青云、升官发财、捞取种种实惠的。说官场的欺诈、权力的欺诈最危险,是因为它总是和腐败相生相伴,是社会风气的最大污染源。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民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从而上行下效,导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跨台。信用体系一跨,人的信仰就成了无本之木,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柱颓然倒地,公平、正义失去存身的基础。那么,世风日下,社会糜烂、混乱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到最后,倒霉的不光是人民大众,统治阶级也将被逐出历史舞台。
要真正恢复加强政府的权威,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贯彻“以德治国”的方针,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欺诈者通过欺诈获利所付出的成本。当欺诈的成本高于欺诈给他带来的非法利益的时候,也就是欺诈在世间销声匿迹的时候。那么如何提高欺诈成本呢?那就必须实行法治,特别是政府公务活动法治化、透明化。加强民主监督,把一切可以用来搞钱权交易暗箱操作的死角都照得通亮,把一切的欺、瞒手段和行径都大白于天下。政府带好头,社会走向正轨就有希望。再者,乱世用重典,在欺诈丛生,诚信委地的时代,就要用重罚。谁搞欺诈,就在政治上把他搞糟搞臭,经济上罚他个血本无归,让他为自己的欺诈行为付出惨重代价。若能如此,社会风气好转指日可待!“以德治国”必须用“法治”作后盾,二者才能相生相长。回到现实,俗话说:“积重难返”,要实现这一目标,可是任重而道远啊!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带着老妈去海角天涯
下一篇:午夜和你一起聆听《布列瑟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