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洞”游记

“贵妃洞”游记

乳羝散文2025-04-11 16:04:09
国庆长假,未出远门,听朋友说附近太子镇的贵妃洞值得一看,于是,约好友若干,备好干粮,前去探寻。
贵妃洞位于阳新县太子镇父子山脉中段的贵妃山脚下,是一座景观奇特、硕大无比的天然溶洞。洞口狭小,仅能容纳一人进去,行进约2米,眼前突然开阔,一个能容纳百余人、高约30多米的“洞天石府”呈现在眼前,四周洞壁上则出现一个个的小洞口。
随意挑选一个小洞口进去,不及数米,又是一个天然的大溶洞。透过洞内的薄雾,洞内神秘的色彩尽收眼底,各种造型奇特的钟乳石倒挂在洞顶上,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像飞鸟,有的像走兽,如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呆在洞里,一股清凉之气侵人肺腑,感觉凉爽之极。
据当地人介绍,传说中有一个皇帝见此处风景秀美,欲在此建都,爱妃搬了一张椅子坐在山顶,顿时觉得此山有些晃动,皇帝认为地基不牢,猜测下面一定有溶洞,便放弃了在此建都。后来当地人便将爱妃坐过的山取名叫“贵妃山”,此洞称作“贵妃洞”。
当地人王贤达回忆,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便有人去洞内探险过,后来更多的村民都进入过此洞。因为这洞冬暖夏凉,特别是夏季,村民耕作劳累时,都喜欢到此洞休息避暑,但没人敢进入更深的洞内。曾有一些年轻人,带着照明工具入洞搜索了一整天,逛了100多个子洞,行走了数十公里,但还是没弄清楚此洞到底有多深。洞中套洞,纵横交错,景致各异,犹如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宛若“贵妃”露颜、“美人”出浴,仪态万千,美不胜收。
“贵妃洞”的周边是太子镇益昌村与大王镇陈堡村,村风纯朴,村民憨厚。洞后群峰环绕,洞前小河成溪。青山绿水,风景秀美。贵妃山上有大佛坐顶,山上有寺庙,保村民四季平安;洞里藏河终年川流不息。贵妃洞上通父子山顶,下通韦源湖,深不可测。
据史料记载,孙权的一位妃子王桂花就是阳新太子镇益昌人氏。赤乌十三年,因受其他六位夫人的妒忌和排斥,王贵妃心灰意冷,便回到家乡益昌故里,并住进石印洞削发为尼,终日与青灯为伴,念经颂佛。永安七年(公元242年),王贵妃的孙子孙皓登上了东吴第四代君主的帝位,想起祖母,便派出宫中大队人马,簇拥着凤辇前来益昌村迎接祖母王贵妃回宫。因贵妃看破红尘不愿回宫,于是,贵妃便躲藏到桂峰山的石印洞里,不见宫中来人。无奈之下,宫中来人只得进洞中寻找,殊不知大队兵士拿着火把进洞找寻三日三夜,看到的只是石佛、石人、石桌、石床、石盆等,却不见王贵妃的踪影。有人说王贵妃已成仙升天,有人说王贵妃石化成佛。贵妃到底到哪里去了,谁也说不清楚,尽管这些兵士找了三日三夜,但他们根本就没法找遍所有的石洞,因为洞太大,洞中有洞,没有尽头。
王贵妃家乡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将桂峰山改为“贵妃山”,“石印洞”改为“贵妃洞”,“贵妃山”,“贵妃洞”由此而得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