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船帮兴衰际遇
烟雨濛濛的瓯江,桃花红过梨花白,绿水肥了杨花开,江风茜裙美人靠,几回凭望舴艋来,一幅又一幅动情的船帮生活剪影,从远古至今,上演了千万回。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构成了异彩斑斓的船帮文化。八百里瓯江中段的赤
烟雨濛濛的瓯江,桃花红过梨花白,绿水肥了杨花开,江风茜裙美人靠,几回凭望舴艋来,一幅又一幅动情的船帮生活剪影,从远古至今,上演了千万回。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构成了异彩斑斓的船帮文化。八百里瓯江中段的赤石、龙门、石浦等滨江村寨,船帮生活的重镇,正如瓯江一波迎一波的涛声,一代又一代的船家沿袭了三千年的船帮文化,也留下了船帮荣辱兴衰的记忆。和许多的商业帮会一样,船帮是众多船家在劳动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他们为了过急流、闯险滩、避暗礁、战山贼和商业资源共享,而形成了帮会。出航时,少则四五船为一帮,多时上百条船为一帮,并推选经验足、能力强、有号召力的船工担任帮头,这就是所谓的瓯江船帮。在瓯江,有许许多多的船帮,如温溪帮、古市帮、大水门帮、石浦帮等,鼎盛时期,行驶于瓯江的舴艋帆船数千只,船帮数十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和许多的事物一样,船帮文化也有其产生的源头。
瓯江流域,风水佳城,风水者,遇水则聚也。正是风光旖旎的八百里瓯江水系,成就了三千年的水运文明和船帮文化。瓯、貙、妪等,字源相同,字意相近,即瓯人也。据《说文》释义,“瓯”作族称,是指在水泊边居住之人。另有释义,瓯即盂,小盆,指陶器也。而“貙”乃猛兽图腾之部落,远古商朝时,中原黄帝部落成员,南迁后,善于制造陶器,被称之为瓯人。瓯人南迁至汶山(现武夷山)一带,留下了“建瓯”这个古老的地名。之后,瓯人转辗于瓯江的源头,并顺江而下,定居在瓯江两岸,开始了瓯江流域的文明。
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向东北流至丽水城郊附近,尔后折向东南。流经龙泉、云和、莲都、青田、永嘉,最后从温州流入东海,全长388公里。群山起伏、绿草茵茵、芦花摇曳、卵石闪金的瓯江,孕育和成就了这里非凡的文明。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庐之剑亦悠悠,“瓯冶子”神祇般的人物,在瓯江的源头开创了铸剑、制陶的悲壮文明史,也在中国大地留下了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故事。《越绝书》载:楚王命风胡子赴越地,寻欧冶子,令其铸剑。今考,瓯冶子并非一人,而是指:在瓯人中,善于冶炼和制陶的先生。那么,可见当时瓯江流域的铸剑和制陶技术已走在全球东方的前列。这点,在考古发现中已得到证实。1984年在紧水滩坝址处,清理出土了越国的兵器—公元前475—221年制造寒光夺目的青铜剑2把、铜斧1把。
终于,瓯江的文明走向了最高的形式,瓯人在瓯江的入海口建立了国家,即东瓯国。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汉廷以“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自此瓯人定都东瓯(今温岭市大溪镇境内),闽、瓯两地保留了越族部落的自治,并不完全服从于中央汉廷。公元前138年,东瓯国四万余众迁徙江淮,勾践子孙远离了瓯江这块土地。虽然仅建国54年,但这里的文明依然在土著的瓯人中传承和发展,从未间断。温州古称瓯,至今,温州地名沿用瓯语的古音(yujue)。
期间,瓯江流域又历经了两次外来文明的冲击。明朝正统七年(1442)﹐叶宗留、王能﹑郑祥四﹑苍大头﹑陈恭善等聚众千余人﹐进入浙南山区云和、龙泉等地开采银矿。并于正统十年起义,起义军攻占官府,大败朝廷官军,震惊朝野,朝廷则大举派兵镇压,兵部尚书孙元贞坐阵浙南。明景泰三年(1452年)孙元贞以去县僻远难治,奏析丽水之浮云、元和二乡置县,兼取二乡名尾字,称云和县,外来文明也最终促成云和建县。后一次是在康熙年间,由于瓯江流域长期战乱,人口减少,当地官府到“地窄人稠”的闽汀州府各县招徕大批乡民,开山植靛(染料)和开创基业。至乾隆四十一年,浙南山区的汀州人及其后裔大约有23万,浙西山区则有近10万人,在云和、遂昌、宣平、汤溪等县,他们的人口接近或超过了本地土著人口,形成了人口重建。
同样,瓯江的船帮文明在政治与自然的砥砺中,不断前行。所有的文明均离不开运输,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唯一的水运工具就是船。瓯人到达瓯江时,其技艺已较为高超,在使用独木舟过程中,发现其运输能力不足以支持制陶和冶炼的需要,于是利用两岸丰富的木材资源,设计建造了双体独木舟,大大提高了运力和稳定性。1960年在温州市效西山出土了两艘双体独木舟,证实了当时的文明。经过千年的发展改进,成就了现在使用的“舴艋船”。据《云和县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467),瓯江上游就有木帆船通行,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至民国年间鼎盛,据浙江省民国档案记载:“瓯江船只8000艘,每日到达永嘉终点船只平均250艘……”。现代的瓯江帆船是根据这里的水系滩多水急的特殊地理因素建造的,帆船两头尖,呈木梭形,在整个瓯江流域,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舴艋船”,独特的风帆设计折射出了一代又一代工匠的技艺成就。历来,瓯江帆船上可到达庆元县的小梅,下途经龙泉、云和、丽水、青田直达温州。它使海货进入大山,使矿银、生铁等外运,还使本土雪梨、香菇、竹、木、柴、炭等远销。
瓯江船帮还创造了旷世的奇迹。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年,它成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与此同时,有一支船队驶离泉州港,把丝绸运送到西方,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在八百里瓯江上来往的舴艋帆船,把龙泉青瓷运往瓯江的入海口温州,再从温州运往西方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又有了“海上陶瓷之路”的美誉。瓯江船帮是海上“海上陶瓷之路”的缔造者。
因为有了船帮,而成就了驰名世界的宋代哥窑。如今,依然可在云和湖寻觅它的遗迹。“哥窑,宋代所烧,本龙泉琉田窑,处州人章姓兄弟分造,兄各生一,当时别其所陶,曰哥窑。”古时龙门梓坊属龙泉辖地,龙泉又是哥窑和官窑的主产地。梓坊之地窑床遍地,薪突林立,烟火相望,曾是显赫一时的我国最大瓷器中心。仅在紧水滩水库淹没区,经考古普查、发掘,就有宋、元、明古窑多处。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在梓坊水碓坑附近野外发掘中,发现了许多宋代烧造青瓷产品的古窑址,遗迹较为完整,地下产品也很丰富,并出土了罕见的宋代青瓷、碗、盘、壶、花瓶等艺术品。现保持未挖掘原状,现场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