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人已去,暗香残留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而立之年的我经历了数次樱桃红,芭蕉绿;百花开,笛声残。而梦中经常踏歌而来、挥之不去的是,天边伊人,在水一方。她们或泪眼婆娑,或抚琴掩面,或蹙眉相思,或凝眸女红。如今,芳草萋萋,伊人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而立之年的我经历了数次樱桃红,芭蕉绿;百花开,笛声残。而梦中经常踏歌而来、挥之不去的是,天边伊人,在水一方。她们或泪眼婆娑,或抚琴掩面,或蹙眉相思,或凝眸女红。如今,芳草萋萋,伊人驾鹤作别,悠然飘逝;烟波浩渺,她们款款殒落,暗香残留。忘不了一骑红尘携荔枝而来时,那眼中充满热切期待的妃子一笑;忘不了昭君出塞一步一回首时,心头的万般不舍与无奈;忘不了重情重意的虞姬脸上坦然而无悔的表情;忘不了卓文君连夜私奔时那坚定反叛的目光。花自飘零水自流,眼前的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份伤情让我梨花带雨,让我无法释怀,让我衣带渐宽终不悔,让我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份伤情缘自绛珠仙子林黛玉,缘自风华佳人陈晓旭。在我心中,她们已不分彼此,灵魂合一。
如今伊人花消玉殒,暗香盈袖。留给我的是如纷纷落英般的点点伤心雨,这雨碧海青天夜夜流,直流到我心深处,一任它在心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欣赏黛玉国色天色,倾国倾城的美貌,欣赏她孤标傲世,纤尘不染的气质。我敬佩她清丽的诗情和璀璨闪闪的思想,我瞩目她微息喘喘,掩绢啼血的病态美。我惋惜晓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那份执着,为了心中的理想和完美,她放弃生命和健康的那份坚定。
雾里看花花更美,水中望月月更明。《红楼梦》中对黛玉美的描写是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来实现的。描绘了她是天上仙人般的人儿。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儿才见。”而宝玉更是赞赏有加:“这袅袅婷婷的女儿”,“这神仙般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似娇花照月,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淡之美给了黛玉,使她的形象具有绝世的姿容,并有意将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美赋予黛玉。这是书中对黛玉的描述。而我所理解的由陈晓旭扮演的黛玉的美是这样的:她如西施现灵,风华绝代;如清照转世,才华横溢;如婷婷玉竹,素雅高洁;如百合绽放,清纯如雪。她唇齿生彩,口吐芳华;她明眸顾盼,星光黯然;她泪眼濛濛,百花动容;她轻挥玉手,暗香盈袖;她肌如凝脂,气质超群;她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动人心魄。她举手投足,待人接物都谦谦礼让;她美胜天仙,精致如画;她是人中精品,天上佳丽;她冰雪聪明,玉树临风;她不愠不火,浓淡相宜;她淡然如菊,飘逸如风;她灵动如荷,皎洁若月;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品茗烹茶,从容不惊;她圣洁高雅,纯情如玉;她傲世百花,纤尘不染。她永远是我梦中高贵不容亵玩的公主。
黛玉诗情满腹,天真率直。黛玉秀外慧中,美在其中。她诗质浓郁,才学横溢。她才思敏捷,一挥而就。她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冰心玉壶,晶莹剔透。她纯如赤子,一往情深。她出类拔萃,独树一帜。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又倾诉了少女的哀情。尤其“娇羞默默向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韵的描写,也是心灵的独白。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她情景交融,菊人合一。象“满纸自怜题索愿,片言谁解诉秋心?”都寓意深刻,诗如其人,感人至深。但我最欣赏的是她的《葬花辞》,这是她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内心对花落人亡的哀愁和幽情。“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间。”表现了她的高洁与坚贞不阿。花运如人命,这个充满矛盾,又独怀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彰显的是一种独立的人格的壮美与伟大。诗魂总是伴随着她,那是从她心中飘出的缕缕清香哟。她已经被诗化了,或者也可以说诗被她溶化了。她言绿珠,咏红拂,她叹柳絮,悲落花。她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
黛玉这株绛珠仙草,受天地之精华,取甘露之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她的美是超凡脱俗、清秀灵幻的,而她的美也是如“捧心西子”般的病态美。红楼女孩个个都精华灵秀,独具魅力。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这句句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的美丽和气质。我只想说:她是“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她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她的哭,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俯,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与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笑,可那是怎样的笑啊,最后以一句:“宝玉,你好──”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黛玉的《葬花辞》和《桃花行》都是泪水浸泡出的,看这自怜的句子“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令人一读就不觉感伤,让人联想到黛玉的孤苦身世。如泣如诉的《葬花辞》,字字血,声声泪。是一张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宣言。她的病态美决定了她象水晶般明彻,但易于破碎。象鲜花般明媚,但易于凋零。
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生活中也是完美的。她如黛玉的化身,吸取了黛玉身上的精华,但她有现代女性美好的品质。她追求真理,她热爱文学,她也痴迷佛学,在生命的尽头终于皈依佛门,红尘落发。也许这样她最后的夙愿就实现了,她心中的蝴蝶就圆满了。我们无法接受晓旭离我们而去的事实。她玉殒香消,风华乍现,如流星划过天边,如昙花魅力一现,如弦断珠落,如海市蜃楼。她以完美示人,以理想作别,但留给我们的永远是凄美的心境,忧伤的思绪。她有如日中天的事业,有形影相伴的真爱,有倾城一笑的美貌,有沉醉其中的佛门理念,这一切都不能阻止她离去。她太不愿意面对残缺的美了。其实“生命诚可贵,完美价更高。若为健康顾,二者皆可抛。”芳草斜阳,我心忧忧。试问佳人,谁定生死。于丹在解读《庄子》一书中讲了这样的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智慧的老者,手握一只麻雀,问年轻个。手中的麻雀是死是活。年轻人想:我该怎样作答呢?如果我说它死了,老人只轻轻一扬手,麻雀就会飞上天。如果我说它是活的,那么老人手指一用力,就能置麻雀于死地。他困惑了。这时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绿色阿联酋,蔚蓝波斯湾
下一篇:梦落桃花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