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的心事

耄耋老人的心事

因循守旧散文2025-04-06 20:06:49
吕桂芝老人是一位普通的西安市民,她今年已经迈入耄耋之年,儿孙绕膝的她尽可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在老人的心中却依然有份牵挂。让她牵挂的是一个年届三十的流浪汉,这个流浪者一只眼失明,智力有障碍。没有人知道她
吕桂芝老人是一位普通的西安市民,她今年已经迈入耄耋之年,儿孙绕膝的她尽可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在老人的心中却依然有份牵挂。让她牵挂的是一个年届三十的流浪汉,这个流浪者一只眼失明,智力有障碍。没有人知道她是谁,更没人知道他从哪来。他十七年前来到吕奶奶住的小区门口,便一直“住”了下来,在路边一住就是十七载。这些年都是靠吕奶奶每天给他送饭,才得以生存下来。如今吕奶奶已经八十岁了,身体状况已经不如从前,她担心自己照顾不了他,小伙该怎么办?
十多年前,吕奶奶发现院子门外多了一个流浪汉。他白天在垃圾箱翻吃的,晚上蜷缩在人行道上睡觉。吕奶奶顿时心生怜悯,从那时起便开始照顾他的饮食。只要流浪汉在,每天的中饭、晚饭吕奶奶都会做好给他送去。
不知不觉间十七年过去了,那时候吕奶奶的外孙女还没出生,而到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当年二十岁左右的流浪汉,今年也有三十多岁,吕奶奶也已到了耄耋之年。
每天两顿饭,吕奶奶坚持给流浪汉送。有时为了送一顿饭,老人要跑五六趟。饭点到了,流浪汉却不一定在门口,吕奶奶就先出去看看他在不在。不在,先回去;在,赶紧上楼做。可是等饭做好了端出去,他可能又不见了。如此再三,等到流浪汉回来,吕奶奶又赶紧热热给他送去,之后默默收回碗筷。
吕奶奶的善心也感动了家里人,她的老伴特制一个搪瓷盆。在盆边钻了两个眼,加上一个铁丝提手,让吕奶奶送饭时提着方便。吕奶奶这个善举被老伴和女儿看在眼里,从没抱怨过,而且还在默默地支持她。
这么多年风雨无阻,吕奶奶每天都给流浪汉送饭。流浪汉和她却没有任何交流,只是自然地接过饭,默默地吃着。吕奶奶偶尔心疼地叮嘱几声,等到流浪汉吃完,吕奶奶默默地收拾好碗筷回家,一切都是静静的。
流浪汉虽然与吕奶奶没有任何交流,却只认吕奶奶。别人给他吃的,他根本不要,饿了就守在门口等吕奶奶,甚至发出一些声音“叫”她
十七年时间匆匆而过,吕奶奶对流浪汉的感情越来越深,似乎把他当成自己的孙子。有时见不到他,就会动员全家人到附近找找。找到了,再远也会把饭送去。有时流浪汉“消失”多日,回来时明显消瘦,吕奶奶就心疼地回家赶紧做几顿好吃的给他补补。
 吕奶奶住的楼道里,总塞着一包一包的衣物,都是给流浪汉准备的。夏天,流浪汉头发长了,也是吕奶奶亲手给他剪。过年,煮饺子,刚包好饺子,吕奶奶就急着下锅,怕流浪汉饿着。
 吕奶奶已经八十岁的高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她心中却牵挂着流浪汉。一次,吕奶奶感冒、低血压,医生让她住院。她一听就哭了,女儿以为她担心自己病情,赶忙安慰老母亲“不严重,就是观察观察”没想到,吕奶奶却不是担心自己的病情,而是挂念流浪汉。吕奶奶听说要住院,一擦眼泪说道“我住院,娃咋办?”
 十七个春秋,一个身体羸弱的老人,因为同情,因为一份怜悯之心,坚持每天为一个流浪汉送饭。照顾一个与自己素昧平生的流浪汉,似乎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老人的这份坚持让人感动,让人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丝丝温暖。这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已经实属难得,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要么相互防备,要么尔虞我诈,只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对于陌生人却很少去关注。吕奶奶却照顾一个流浪汉,一照顾就是十多年。未曾获得回报,却依旧默默地付出着,从没有抱怨过。即使自己生病,担心的也不是自己的病情,反而是流浪汉该如何生活?就是这份坚持,这一片冰心就应该赢得人们的尊敬。但愿吕奶奶的仁慈之心能够感动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义工的队伍中,去帮助别人。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够去关注别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也更加温暖。当然,个人的善举毕竟是有限的,还需要政府完善救助的相关法规,更需要政府出面来救助他们。如此,个人与政府都能够献出爱心,一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么我们生活中的人情味会更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好人一生平安,最后祝福吕奶奶身体健康。但愿流浪汉有一个好的归宿,能够让吕奶奶放心,安然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