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少年文学路
看着网上建羲小弟信手捏来、飘逸自如的文字,看他那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看他那率真直爽的个性展示,真让人拍手叫好,羡慕不已,小小年纪,功力非凡啊!回想我自己的成长历程,也有几多与文学有关的故事,但是要
看着网上建羲小弟信手捏来、飘逸自如的文字,看他那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看他那率真直爽的个性展示,真让人拍手叫好,羡慕不已,小小年纪,功力非凡啊!回想我自己的成长历程,也有几多与文学有关的故事,但是要逊色不少,平常很多。
吹着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我,由于家庭地处偏僻,世代务农,虽然爸爸高中毕业,但是也没给我留下半点文学的影子,有的是爷爷叨叨不停的封建教条和奶奶说不完的张家八伢(湖北通城流传较广的传说人物)的故事,我就局限在半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自在的和童年玩伴们玩耍,没有识过字,没有看过书。不像现在的小孩,家里又有电视又有网络,动画片、漫画书看都看不完,幼儿园还要挑着上,我那个时候,城里或是条件比较好一点的集镇才有幼儿园,而这也是我上小学以后才知道的事情。
我真正的文学启蒙是从小学的语文课本开始的,里面的“飞机比火车跑得快,火车比汽车跑得快”让我知道除了自行车,还有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里面的“孔融让梨”“小猫种鱼”让我知道了很多浅显易懂的道理,里面的“刘胡兰”“王二小”等小英雄让我感到了共产党和红军的伟大,里面的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带给我很多的欢笑和思考,里面的农夫和金鱼、神笔马良等故事给了我无尽的遐想。
除了语文课本外,一些抗战题材、历史题材的小人书也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又一个重要窗口,里面一些人物的英雄事迹让我热血沸腾、顶礼膜拜。
除了看书,我对写作文也是特别的印象深刻。那时候,其实我们都很害怕写作文,因为一要限时,二要限题,自己词汇量又少,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对人、对事、对物也没什么想法,写不出什么东西,只能模仿着课本的范文写,写得很生硬,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由于文章写得比较少,加之又特别害怕写东西,因此,我对小学写过的几篇作文题目也是记忆犹新,《我的妈妈》《冬天的雾》。在《冬天的雾》中,我第一次引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只问其声,不见其人”等谚语成语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我觉得那是我小学写得最好的句子了。
那时候,对发表文学作品,我想都不敢想,觉得那是离我很遥远的事情,爱好文学的表姐发表了很多诗歌,有些作品入选了诗歌集《丝路花雨》,出版社给她寄了好几本,她送给我一本,我珍藏了很长时间,看过很多次,直到把书弄丢为止。六年级的时候,同班同学余凡在报纸上发表了一首诗歌,被语文老师表扬了很长时间,我也非常艳羡,这个被表扬的人怎么不是我呢?
进入初中阶段,小文书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语文课本里的那些故事也对我没有吸引力了,我就到处找小说,家里阁楼上姑姑留下的一本《儒林外史》,爸爸珍藏的《三国演义》和不知从哪里找来的半本《红楼梦》成了我的最爱。
《儒林外史》里的魏忠贤专横跋扈,张好古糊涂升官;《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神机妙算,关羽忠勇无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性情乖张,林黛玉忧郁孱弱,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那段时间,我只要找到一本书,就会爱不释手,一些无头无尾的小说、杂志都被我翻了不知多少遍,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捧着书在看,厨房里放柴火做饭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都留下过我看书的影子,有时还一个人对着书傻傻的笑,人家都说我是“书呆子”。
人都有年少轻狂、懵懂无知的时候,在孔乙己“偷书不是贼”的引导下,我还有一次偷书的经历。我的邻居是一个单身汉,40来岁,老伴死得早,他省吃俭用送儿子读了师范学校,儿子刚毕业就到另一个乡镇去教书了,家里有不少的藏书,我就打起了这些书的主意,我想我要去借书他肯定不会愿意,因为当年夏天,我就打过他们家树上的几颗板栗还被他当面呵斥过,谁还敢去找他借书。有一天,碰巧他们家没人,我走到他们家屋后,从他儿子房间窗户前的书桌上偷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教怎么写对联的,其他几本是什么,现在想不起来了,反正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进入高中,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下,在文理分班时,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虽然高一月考排名我文科成绩还排过全校前十名。随后,除了没日没夜的准备高考,我再也没有看过多少书。只是在高三复习时,我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了古汉语的一些知识,一些唐诗宋词和名言警句到现在还耳熟能详,为我以后写文章积累了不少的华丽辞藻。
整个学生时代,我一直有一种对文学的向往,对书本的热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没能写出几篇像样的文章,更没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哪怕几个文字。
遗憾中带着几分幸运!这就是我少年时期关于文学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