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母亲

多才多艺的母亲

单文孤证散文2025-03-09 20:10:47
我实在不敢想象:假如想当年不是外祖父执意要品学兼优的母亲辍学,那我的母亲会成为何种人才!剪出祝福一张大红纸三叠两折,用那把磨得发亮的大剪刀左剪右转,咔咔嚓嚓,不大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便在母亲
我实在不敢想象:假如想当年不是外祖父执意要品学兼优的母亲辍学,那我的母亲会成为何种人才!

剪出祝福
一张大红纸三叠两折,用那把磨得发亮的大剪刀左剪右转,咔咔嚓嚓,不大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便在母亲手中完成了——透着喜庆,溢着吉祥!尽管艰苦,小村子里谁家要娶新娘,谁家要往外嫁姑娘,也免不了要买几张大红纸“奢侈”一番的——母亲也为人家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她是美化洞房的高手:洞房门上要粘贴大红“双喜”字,糊了白纸的坯墙上,要剪一些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拼贴画。《百年好合》《喜上眉梢》《年年有余》《花开富贵》等,母亲都能随主人心意而创作。屋顶棚也是白纸糊的,必须用红红的“大月亮”贴在正中间,四个屋角也粘上一些角隅图案,才更好看,也吉利,因为喜事是忌讳白色的!办喜事的人家根本不用付什么报酬,庄里庄乡的,只要买几张大红纸登门说明来意,母亲就会立马放下手中的活,替人家忙起来……与人家热心拉着家常的功夫,大大小小的剪纸作品便完成了!热心的母亲还会再三叮嘱人家几句:“这‘大月亮’最好是放在平平的锅盖上,反面朝上,轻轻地展开,再涂上浆糊,看好屋顶棚中心,往上一按,就粘上去了……”主人家还有何不明之处,母亲都会不厌其烦一一作答:什么“石榴”跟“葫芦”是多子多孙,“公鸡”是大吉大利,“牡丹”是富贵吉祥……来者连连点头,佩服得五体投地!满载而去后,弄得一地碎纸屑,我们还要帮忙打扫——即使是稍大一些的红纸片儿,母亲也已精心卷好,让主人家捎走了!见我们心有怨言,母亲便开导:“人家日子那么难,这喜事上用红纸的地方多着呢,贴对子,包红包……都离不了——连块红纸片儿也可能有用。”我们不再说什么,还是学习母亲一样——白受累吧!
要嫁姑娘的人家虽不用准备洞房,但陪嫁的脸盆、茶盘是要用“大红月亮”盖上的,柜子、衣橱之类的大件家具上,是要粘贴大“喜”字的——因此,村里嫁姑娘的人家也是免不了要到我们家来“报到”。
尽管平时大人孩子们的穿着总是破衣烂衫,倡导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在结婚这一人生大事上,经济状况稍宽裕一些的家庭,还是会给姑娘或小伙子做上一身新衣服的——或洋布或手织老粗布,那也会令人羡慕不已。那一刻,无师自通的母亲又成了服装设计师——甘为他人做嫁衣!淳朴善良的母亲从不知“专利权”一词为何意,她所设计的服装式样传遍了四里八乡——特别是那款式新颖的儿童棉裤:前胸肚兜儿,后背两根带子交叉为十字,腰间松紧绳儿相扣……好看又实用,每一个细节都是母亲爱子心切的结晶!而我们则是当地活生生的童装“名模”,被人欣赏学习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虽然只是“外在包装”,也让我们在小朋友们面前显得特有面子!

绣满吉祥
每逢春节,我家的四壁、屋顶篷、窗户上都会贴满母亲的剪纸,门口悬挂上母亲亲自设计并动员我们姐弟几个参与制作的彩灯——那匠心独具的亮点,令前来拜年的人赞叹不已:火红的“宫灯”飘着鲜黄的穗头,绿缨缨红身子的“胖萝卜”妙趣横生,棱角分明的“吉星灯”高高照耀……自制的拉花与彩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闪闪烁烁,更使彩灯添了几分妩媚!其实,比这些还要令人叹服的当属母亲的刺绣!
据说,母亲做新娘子时,一身火红绸缎的衣服上绣满了花,就连鞋子上也是精细的刺绣——光彩照人啊!整日孤陋寡闻的村里老婆婆们可算开了眼,长了见识。到后来一接触,这新娶的“洋媳妇”不但心灵手巧,还挺热心肠。于是,上门求花样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年老的,也有年幼的,母亲总是笑脸相迎,有求必应,从不怠慢。天资聪慧的母亲并没有专门学过绘画,更没有学过图案设计,但她对物象的概括,对色彩的搭配,对思想的表达,却又显得那么在行——这或许就是超人的悟性所致吧!
仅仅是一根细小的银针,再加上一把五彩缤纷的丝线,母亲竟能创出太多太多的奇迹!大到前胸后背,袄边袖头儿,裤腿裤边儿,还有娃娃们的斗篷,新人们的鸳鸯枕头;小到冬日大人的棉椅垫,夏日孩子们的花肚兜,甚至是整日踩在脚下,鲜为人知的鞋垫子,母亲都会用细腻的心思缝出“花”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虎头鞋”:深蓝或黑色的布料做成两只胖胖的“小船儿”,前面用黄、红、白等颜色的碎布和两对亮晶晶的小纽扣儿,缝制成小老虎的眼睛、鼻子、嘴巴等,头上竖起两对小耳朵,更是虎虎生威啦!
那富有童趣的“小老虎”或“小兔子”样的儿童棉帽,同样是母亲的杰作,然后又传之街坊四邻,乃至十里八乡的。更令我们叫绝的是:一块普普通通的毛巾,母亲竟能不动一剪一刀,仅用细针穿一根棉线儿,将其三下五除二,眨眼间就缝成了一顶“小兔子帽儿”,简直像变魔术一样!——这种帽子属于单帽,适合孩子春末或秋初戴用。其最大的好处是:孩子稍微长大后,只要轻轻将其中的棉线抽出,毛巾还是那毛巾——完好无损!
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母亲就这样用她的一双巧手,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就连衣服上的破洞,她亦能巧夺天工,因地制宜,补出“花”来!不管是“花好月圆”的鸳鸯枕头,还是虎头虎脑的“虎头鞋”,都寄托着母亲美好的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健康吉祥!

烹香美味
如果说母亲的剪纸和刺绣为乡亲们祈福,带来了好运,那么,母亲精湛厨艺的最大受益者则是我们全家。不必说那筋道、润滑的手擀面,松软、香甜的油炸大麻花,也不必说那野味十足的韭菜酱,腌麻花,更不必说那外酥里嫩的炸茄盒、煎鸡蛋……单那千姿百态的“花馒头”就有着无限的乐趣,是母亲丰富想象力和高超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母亲没有专门学过厨艺,除了外祖母言传身教之外,母亲更多的是在用“爱心”烹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蒸鸡蛋糕要用凉开水——嫩滑;炒鸡蛋时稍加点儿盐水——鲜嫩而不油腻;松花蛋用根细棉线切分——比菜刀切出的整齐美观;水饺溜进沸水里先别急着搅动——紧紧皮儿、不易破……”诸如此类的“厨艺秘笈”,母亲积累了很多,并且饶有兴致地向我们讲述着——对外人也从不保守!
母亲蒸制“花馒头”,是久负盛名的!她并不晓得什么“民俗文化”,什么“非物质文化”,她只是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