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陵印象
随着一路颠簸,我开始有些懊悔了。东陵旅游在市里喊得那么响,我本以为就在出市不远的地方。没承想车开出两个多小时仍不能见到东陵的影子,对于只身在外的我来说,这样的路程奔波有些太远了。我入住唐山正在七月底,这段时间对于唐山人来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躺在宾馆十二层的房间里,夜夜也不能睡稳,此时随着车的抖动,竟略微瞌睡起来了。
窗外的风凉了些,脸庞上太阳的影子一会儿圆一会儿缺的,扰得我便醒了。沿着车窗或远或近是一些山丘,高矮错落,杂布在崎岖的公路两侧。忽儿,随着车头一转,身边的山顷刻压上身来,逼得人斜仰了身背。此时闷在车里,天是不易见了。我蓦地想到了一位遵化的大学同学,毕业时他死活不想回到本土来。这也难怪,若是生活在山沟里,长年见不到日月,那种日子与开阔坦荡的大平原上相比,是很会令人局促郁结的。
客车象蛇一样在山间盘曲前行,在一片平整的山坳里,遵化市的楼群出现了。我猜想东陵大概不远了吧。下车时我注意到自己的影子缩在脚底下,时近中午了。我顾不上漉漉饥肠便赶紧打听到东陵的路,尚不等我得到回答,眼中就看到了一排排写着县城通往东陵的小中巴。我知道要与东陵相见,尚需一段路程与时间,既来之则安之吧。我在车站胡乱买了面包加火腿,一头扎进小中巴车里吃了起来。
脏兮兮的车厢连同司乘人员的吆喝让我的兴致降到了冰点,我真想马上坐车返程。在我犹移的时候,车竟缓缓地启动了。路边无景可赏,荒山野岭间青黄不接,偶见远处的山腰上,点缀着人们采石烧灰的痕迹,附在那里象是一片片疮疥。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时走时停,沿途的百姓与白白胖胖的售票员都很熟稔,带着浓浓的乡音攀谈。他们仿佛意识不到东陵的吸引力,或许说东陵对于他们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我在终点站东陵小镇下车,然后按着司机所指的方向步行朝东陵去。我的影子斜长着拖在身后,在宽敞平整的陵道上,它就象时针一样标注在下午三点多钟了。我清楚留给我在东陵的时间不会太长,风尘仆仆地赶来竟是这么匆匆一晤,未免有了些遗憾和惆怅。
在护陵河桥上,讲解员递给我一本小册子。我不及翻看急着往里走去。她指着斜后方远山顶上的小庙儿问,你知道那是什么吗?我好象知道一些,在皇家的陵寝周围是不允许烧香建庙的,这不是犯了最要紧的忌讳?她解释说,当初到东陵选址,风生水起,万事皆备,只有一点儿不让人满意。那个小山尖在当地名为猴山,想必会搅扰了皇家的春秋大梦。可从燕京出发直到沈阳再无一处胜于此地,正在为难时,一位仙师献计,于是便有了这猴山顶上二郎神庙。
陵园里古木参天,遮天蔽日,阴森了许多。讲解员象个风水先生一般,一手指点着江山娓娓道来。你看,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格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我晓得她只是在背诵自己的工作内容,可随着她的手指,你便不得不惊诧于这里的山川风物了。顺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和同治帝惠陵,还有慈安慈禧两座太后陵墓,在昌瑞山南麓一字排开,面南背北,向阳而居,大有收拾山河、江山在望的气派和眼界,真真是难得的豪迈和恢弘。
我一路看过来,每一座陵墓格局都大体相同。均由宫墙、隆恩门、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谧号;明楼之後为“宝顶”,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由陵区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宝顶,由一条约12公尺宽、6公里长的神道连成一气,沿途大红门、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小碑楼(神道碑楼)、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等建筑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噢,此时我才明白,我从东陵小镇一下车,其实就已经步入神道身在其中了。
山风飒飒吹来,陵墓无声,松柏亦自岿然,只有我起了归程之意。斜照中,刚才还有的零星人迹此刻已是踪影全无。我真得怀疑他们就是当年的守陵人,白日里要清水泼地洒扫一番,到了晚间他们也该陪着主人歇息去了。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踟蹰的背影和映在青灯光晕里的倦容。
讲解员送我出来,指着长长的神道说,这条路上不知拥挤过多少达官显贵,在那块界石前,武官下马,文官下轿,人人都恨不能走到别人的前面去,可最终他们又怎么样了呢?还不如这石砌的道路来得久远。
我注意到山脚边是老百姓们开垦出来的一片片板栗树。他们修枝剪叶必会沿着陵道而来,秋后扛着袋袋的果实从陵道回去。正是有了老百姓的脚板长年累月的踩踏,这条路到今天依旧焕发着不减当年的光华,不似路的尽头那些貌似巍峨的陵墓,因了它们的主人曾经显赫一时,如今只落得一个无人问津的下场,悲哀恍是早已注定了的。我记得古代只有皇家墓地才得以称陵,富贵人家称之以坟丘,卑贱之人充其量挖坑掩埋一土馒头而已。只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为那些将生命奉献给共和国的勇士们命名为陵园,这时老百姓才真正享受到了应得的待遇。那些烈士们是真正为了老百姓的人,所以他们才有资格得到一代代人的瞻仰和缅怀。
我明白,无论在何时何地哪朝哪代,请将老百姓装在心里吧,别把自己围囿在紫禁城中,与他们割裂开来。因为老百姓的生命记忆才是最好的历史,这样的记载不会因为政权更迭而删改。与生相比,我们死得时间更长,不是吗?
回头顾望着东陵,竟起了一丝垂怜意。我不想太多,只向着人气旺盛的东陵小镇而去。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马兰峪。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