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是故乡情

泥土是故乡情

讯处散文2025-05-17 12:41:16
坐了一天的汽车,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一路颠簸,一路疲惫;一路模糊,一路瞌睡。望着窗外的风景,一草一木,一山一土,总能勾起心里的某个地方,生生疼痛。是时过境迁的想念,是物是人非的伤怀,是渐行渐远的愁绪
坐了一天的汽车,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一路颠簸,一路疲惫;一路模糊,一路瞌睡。望着窗外的风景,一草一木,一山一土,总能勾起心里的某个地方,生生疼痛。是时过境迁的想念,是物是人非的伤怀,是渐行渐远的愁绪,还是愈靠愈近的自然?人生总是舍与不舍,想忘与不能忘,走与留,聚与散...
长在农家的孩子,对泥土总是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怀。心有千千结,人有千千情。不管别人怎样,我知道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乡村娃。泥土,被农民视为生命,甚至高于生命。泥土,承载了我童年的喜与忧,承载了我的童年情怀,也承载了我童年的童年。也正如此,我才会爱上山,爱上登山,爱上独自登山。佛曰:凡事皆有因有果,前世因,今世果。因果循环,无穷已。
小时候,看到泥土就会生出厌倦感。因为,只要有土,就牵扯着一连串始终干不完的农活。换言之,我厌倦了农活,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在农活里翻滚。农村娃,不能留漂亮指甲,不能穿漂亮衣服,不能偷懒,不能贪睡。农村,是磨练人意志的地方,也是促进人成长成熟的地方。只有吃苦耐劳的人才能挺到最后。所以农村人有两多:一是土多,再就是吃苦多。我们家乡,是个保留着原始耕作方式的偏僻山坳,那里与集市相距甚远。村里的小孩,可能4、5岁样子,就得跟着哥哥姐姐走8里山路去上学。无论刮风下雨,没有退缩过。在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手电筒,只得拎着几个火把勉强照亮漆黑的前方,引领着一代代的学生走过那条有破又长的“江湖之路”。
现在想来,心里有怀念,也有遗憾。苦过了,甜也不是那种期待的味道了。
在村里,其实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路形成的希望。踏着先辈们走过的足迹,村里的人勤恳劳作,不为自己而是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打拼。农村的人,向来是比较淳朴的类型。还记得巍巍曾经的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最淳朴的人,谁是最质朴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答案是我的村我的民。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是他人。在村里,善良的,纯洁的,憨厚的,老实的,比比皆是。农家人的嗓门总是特别的大,在自家门前说话,却可以声震四面,音传八方。走一坡,唱一坡。歌声虽不唯美,却能表达出那种浓浓的乡村味,乡村情。农村与城市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农村门打开着迎接别人,城市门却是紧闭着隔离他人。宁愿隔着一道门说话,也不愿打开门来交流讨论。如此反复,反复如此......
随着到县里去读高中,我回家的日子就变得越来越少了。心里也开始多了几许牵挂,几许羁绊;少了许多埋怨,许多厌烦。在城市,看到的泥土很少,能够亲自触摸的泥土就更少了。泥土虽有,却失去了它原来的一剂味道。于是,我每天寻找,寻找。直到某天,独自走在,没落的小路上,无意间看到那殷红色的土粒,猛然醒悟自己寻找的正是故乡的味道。从此,在心绪不宁,伤心失望,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就会回到那片故乡的泥土。到那里,我会很好地理清自己的伤痕,埋藏自己的不快,重拾希望。“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徐志摩曾经感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听来有种厚重的哀伤和沉重的无奈,只可惜他还没来得及抚平伤口,治愈伤痛,就随着飞机碎成一片一片,倒让三个女人,一生难安。我比他要幸运的多,幸福得多。迷失方向的我,至少还有那一份从未改变的泥土来陪伴。净土难寻,在最需要的时刻找到最合适者更是不易。足矣足矣!
心里想想,已经很久没回过故乡了。
搞完“三下乡”活动,我连夜赶回了老家。是冲动也好,是急切也罢。就是贪恋家乡,就是要回到那个地方,看到那些阔别已久的泥土,心里才能踏实。大师莫怀戚也写到“哪里的落日都比不上家园的落日”。可见,贪心的不只是我一个。去河边,听听风的声音,看看树木的枯荣,闻闻泥土的气息。其实亦是感受自然,感受宁静。才发现,村里的人渐渐少了,曾经热闹的村子就只剩下老弱病残,守着家门,讲述他们的所谓的美好过去。年轻的人儿,一个接着一个,到城市去闯荡,无论成败,回到家乡总是满脸喜悦。在外面,受了再多的苦,流了再多的泪,在家里,始终有敞开着欢迎他们归来的大门。物是人非,感伤的是离人的泪。在我心里,不知道流了多久。也不知道还要流多久。
考试完后,就一直不舒服。身心疲惫。回到家,去爬了所谓的中梁山。一个人,一双眼睛,一份心情,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出发了。手机里还放着伤感的旋律,脑袋已经没有往日的激情。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走,没有目的,也没有理由,全凭着一种感觉。发了几条短信,想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却不知如何开口。想起曾经挺流行的一片网络日志,一个人久了,会上瘾的。一个人孤独惯了。习惯了自己抱着自己的缩影,习惯了寒风与冰冷,习惯了在夜里慢慢闭眼沉睡。只因为一句习惯了,就避免了许多的纷繁忧愁。可是,情感也得有宣泄的闸口。背负的越多,人就越累越沉默。呆呆地望着对面的山,驻足好久。灰蒙蒙的,看不清楚。只知道那有山,山上有土,土中有树,树上有枯枝败叶在苟延残喘。偶而有人走过,瞅瞅我,瞅瞅静立在半山的我,笑笑一过。再回首,人已行至远方。在苍茫大山之中,我渺小得无法言语。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磅礴气势,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仅有的只是寻求自然的人与情。
暂时的寄情,忘情,不是疗伤的借口,而是解决问题的要求。
回到今天,车窗外。那些熟悉的事物,一点一点从眼前掠过。蜻蜓点水般,让我的故乡情节涌了出来。都说故乡就像拉着风筝的线,无论你走得多远,始终挣脱不开。累了倦了,记得回来看看。人事改变,泥土还在。捧在手里的一掊土,那就是故乡。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即便是这样,那就宁愿做一断肠人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