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校情怀
一着一身青裳,携一只行囊,在晓风残月中踏上东去的列车,于春烟晨雾中走近这座久违的城市,去拜谒我圣洁的母校,去触摸魂灵深处的感动,去重温那段纯真的记忆。徜徉在母校芳郁的花木间,一任氤氲着芬芳记忆的往事,
一着一身青裳,携一只行囊,在晓风残月中踏上东去的列车,于春烟晨雾中走近这座久违的城市,去拜谒我圣洁的母校,去触摸魂灵深处的感动,去重温那段纯真的记忆。
徜徉在母校芳郁的花木间,一任氤氲着芬芳记忆的往事,将我的心扉轻轻开启,让我的思绪徐徐舒展,飘荡在花香倾国的洛阳,萦绕在缤纷烂漫的校园。
二
对洛阳,总有一种奇妙的归属感,这是文化使然。
文化是什么?是一种印记,是一个磁场。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感官,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灵,无论岁月流逝,抑或海角天涯,只要一看到自己曾学习生活过三年、留下难忘记忆的城市,灵台的泉水便会汩汩涌出。所以说,回洛阳的感觉总是美好的。
对母校,总有一种强烈的亲近感,这是情谊使然。
情谊是什么?是风筝的线,是大树的根,是人安身立命的本。不管人世沧桑,或曾天各一方,只要一走近母校,感官和心灵都会告诉你:你,到家了。所以说,回母校的感觉总是亲切的。
我痴醉于这两种感觉。这样的感受,如同浪迹天涯的游子回到母亲身边,恰似铁衣远戎的将士回到桑梓之地,是一种久别后的亲近,久违了的感动,是“人”做为“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最纯朴、最动人、最无须掩饰、最无须声张的那一部分。稍微夸张一些,是一个“社会人”本性的反映,是洗尽浮华后的纯真。
三
我在母校静静地漫步,漫步在这片曾培育过我的热土上。眼前樱花绚烂,牡丹含苞,随处可见晨读的身影,耳边传来小鸟的鸣叫。我陶醉于这样的意境。
报栏里新放置的《河南科技大学报》墨香拂面,对一个阔别已久的记者团的“老兵”来说,读校报,是一种再美不过的享受。两年不见,校报是愈发精美了。
细细展开,韩名儒、韩卫红、段会珍……一个个亲切的名字再次映入眼帘。我知道,这里凝结着老师们的心血与汗水。无论是校园新闻还是文艺副刊,到处可见文学新秀们的“豆腐块”。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感悟,优美的语言,激情的描述,让人再次领略到馥郁的青春气息。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校报记者团,“战斗力”是越来越强了。我为她祝福,并感到由衷的欣慰与自豪。因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年,和我的很多“战友们”一样,我也曾是记者团团旗下的一员。
呵,母校,我亲爱的母校!我将怎样表述我的眷恋?怎样倾诉我的衷肠呢?
四
前几天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对《追忆似水年华》中马赛尔的感悟颇有共鸣。
是的,随着年华流逝,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在空间消失。然而,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如烟往事,那些曾经令人怦然心动的直觉感受,却不会随着年华流逝而消亡,而是以新旧叠加的方式,积淀在时间长河之中,保存在人的意识深处。有朝一日在某种外界感受的激发下,便会从意识深处浮现出来,从时间长河里召唤回来。时光飞逝而记忆隽永,生命有限而真情永在。
母校给我最大的财富,是奋勇前行的勇气与信心。我是个富于进攻精神和战斗意志的人,困难和压力越大,迎战的锐气也就越盛,就这样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跋涉在事业的征途上。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也会倒在人生的某个驿站上。
想到这里,已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了,开车时间快要到了,我又看了看校园,背上了行囊,继续走我的路。
写于2007年4月3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流逝的心情
下一篇:我等你,让我们一起回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