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难是一种人生财富
5月23日,温总理在震区视察灾情,为勉励北川中学幸存下来的师生,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以此来激励灾区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振作起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看着这四个遒劲有力的的粉笔字,多少泪眼感动的热泪
5月23日,温总理在震区视察灾情,为勉励北川中学幸存下来的师生,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以此来激励灾区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振作起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看着这四个遒劲有力的的粉笔字,多少泪眼感动的热泪盈眶,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这四个字有“节哀自重”的意思,却比“节哀自重”更有力,也更加积极向上,一时间成为媒体上使用率很高的词汇,成为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多难兴邦”一词,源出自《左传•昭公四年》,说的是在春秋乱世,晋、楚、齐等诸候国争雄天下时,楚王约晋王会盟于宋,准备强行确立自己的盟主地位,但晋王很是不服气,不准备与楚王会盟,发狠说:我们晋国地势险峻,又能养育很多高头大马装备军队,加上齐、楚二国还常常遭遇灾难,我用不着怕他们。于是有大臣劝谏晋王道:非但险峻的地势与高头大马不足持,而且,“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就是说:灾难对其它国家的影响难以预料,有些国家,因为常常遭受灾害、面临麻烦,反而能上下一心,变得更加强大;另一些国家,长期没有遭受灾害、面临麻烦,却亡了国。
“多难”当然不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但灾难既然已经发生了,就应该正面引导,正面激励,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从中外历史上看,“多难兴邦”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著名的莫过于“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灭了国,越国可谓是“多灾多难”,面对国破家亡的奇耻大辱,越王勾践没有屈服,没有气馁,发誓要报仇雪耻,经过十年励精图治,终于打败了贪图安逸的吴王夫差,使国家重新得到了振兴。同样,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大的迁徙,被迫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在“二战”中还经历了法西斯的迫害,但犹太民族没有气馁,自强不息,最终发展强大起来。
当然,中外历史上,因为遭受苦难、挫折,从此一蹶不振的例子也不少,正是因为如此,温总理在看望灾区人民时,才勉励人民要勇敢地面对自然灾难,在灾害面前不后退、不畏缩,奋发有为,重建家园。对于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来说,苦难和伤痛只能化作前进的动力,而不可能让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堕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想当年,清朝入关之前,满族八旗兵作为一个马背上的军队,曾经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在入关之后,八旗子弟享有了种种特权,从此过上了安逸的生活,游手好闲,逐渐沦落为膏粱子弟,最终断送了清朝大好河山。谈到此,我还想起了著名的“青蛙效应”,说的是如果将青蛙放进沸水中,青蛙甚至可以一跃而起,摆脱灾难;如果放在凉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则会感觉像在洗热水澡,于不知不觉中安逸地死去。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可以坚强的面对灾难,从而变坏事为好事,将苦难转化为人生的财富,转化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动力。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退一步说,任何词语都有其适用的环境,到哪座山上唱哪首歌。比方说,你到一家参加人家孩子的满月庆贺,面对人家的孩子,你就只能说这孩子聪明可爱,长的好看,也可以说这孩子长大会当官的,绝不能说这孩子长大会死的。这一段教诲是鲁迅先生教谕我们的,想来是有道理的。
苦难是一剂药,让我们愈挫愈勇,化悲痛为力量,增强前进的动力。在有心人眼里,苦难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转身,原来你对我已不再留恋
下一篇:趣谈“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