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和顺游

如诗和顺游

肝花散文2025-03-29 08:40:02
七月廿九日,细雨淋湿了和顺。记忆中,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游览,看到的是一幅赏心悦目的水墨画。
走进和顺乡,这里风光如诗如画,古朴典雅的祠堂、月台、亭阁、石栏比比皆是,存载了繁盛一时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和顺的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文化发达,人杰地灵的地方。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一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和顺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李根源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这是别一番景致了,游子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这里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美誉的和顺图书馆;这里有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环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的艾思奇纪念馆;这里还有三座百岁坊:水碓李德贵妻百岁石牌坊、贾家坝贾李氏百岁木牌坊、东山脚许廷龙百岁木牌坊,以及顺和、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盛媺幽光等四座牌坊。
和顺龙潭碧波荡漾,水体清澈,游鱼可数,潭边精美石栏,潭中石亭翼然,潭畔古木苍天。元龙古阁临潭而建,阁身倒映水中,如诗如画,为一胜景。
和顺有中国著名的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李氏家族的代称。“弯楼子”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
和顺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据传建于清道光年间。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碧荷婷婷,村妇捣衣之声不绝于耳;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高原水乡的恬美风光。
和顺文昌宫、中天寺、洗衣亭、千手观音古树群、魁阁、月台,构成了和顺独特亮丽的风景。
元龙阁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重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元龙阁前面为碧波荡漾,水体澄澈的龙潭,背后是名木古树参天的黑龙山。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天上人间。阁内诸多名家名联,愈加增添了元龙阁的文化底蕴。
刘氏宗祠建于清咸丰五年,建筑临溪伴水、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宗祠两侧园中植以梅兰竹菊,环境清幽,存有“永免钱粮”、“保我子孙”乾隆时的古碑和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龛);宗祠内匾联、题词比比皆是,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内设和顺茶馆,这里可品到用当地龙潭水、栗炭火烹制的各色名茶,是品茗休闲、陶冶性情的绝佳之所。
游览和顺,腾冲神马艺术馆是不得不去地方。神马也叫甲马、神马,是中国民间进行祈福、禳灾、祭祀等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种雕版印刷品的总称。神马艺术馆内共展出了303块神马雕版。其中清代道光以后的雕145块,民国雕版136块,当代版22块。从艺术上来展现了神马的雕版艺术价值。
在雨雾中告别和顺,脑海里始终飘浮着一幅画灵动的水墨画,难以忘却。写下这些文字,我想也不枉来和顺一游,权作对和顺的由衷赞美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