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杂说
看完左拉《萌芽》的最后一页,已经是24日凌晨1点多,国际读书日已经在我翻过书页的时候悠然而逝。还记得书里最后一段所写的语言:“现在,四月的太阳已经高高悬在空中,普照着养育万物的大地。生命迸出母胎,嫩芽
看完左拉《萌芽》的最后一页,已经是24日凌晨1点多,国际读书日已经在我翻过书页的时候悠然而逝。还记得书里最后一段所写的语言:“现在,四月的太阳已经高高悬在空中,普照着养育万物的大地。生命迸出母胎,嫩芽抽出绿叶,萌发的青春把原野顶得直颤动……”真有些照应的呢,我身边的四月也把戈壁拱动的处处萌动,处处含情,处处温馨……一
读书的好处大约就是开阔眼界,增加一些间接的认知。在没有读过西方文学的时候,像我这样生活在一个偏僻地方的平民,对外边的世界一无所知。在没有读过历史的时候,像我这样没有进过专门学校的人,对过去一无所知。因为读书,我才知道了许多未知。读书让我明白世界、让我较之过去知道怎么活着,这就是我读书以来最深切的感觉。
为什么要读书,在读书不成问题的时候不成问题,因为这时候读书对某些人是一种负担。但在没有条件读书的时候,渴望读书,渴望了解未知,就成了所有有正常人的重大需求。过去穷苦人不识字,就受蒙骗、受欺负剥削。《白毛女》里狗腿子拿着杨白劳与地主画押的借据,上边就有杨白劳根本不知道的“还不了钱就让喜儿抵押”的条款。所以像我的奶奶,吃不上穿不上也要想方设法让父亲进学校,怎么也要识几个字,不愿让下一代还是睁眼瞎。因为他们从生活经历中知道,文化代表着明白,代表着有机会改变受压迫的命运。
读书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做到的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统治者及其利益集团才可以做到。老百姓祖祖辈辈延续着的,只有老老实实地劳作。“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统治者中的聪明人,早就看出了大家都读书,大家都明白,就会出问题。由于读书是付出银子的事业,所以普通劳动者根本不可能读到书,被剥削压迫也就一代代地往下传递。也只有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分化、一些本阶级的叛逆者出现进行改朝换代的时候,一般劳动者中的幸运者,才有可能接触书籍、认识文化。
当然,不读书不一定没有文化。文化的口头传承、生产劳动中的文学创作永远不会停顿。《诗经》中的文化,精练而形象;而由口头文学上升为书籍的文化,从《聊斋》到《三言二拍》,给普通群众的文化启蒙,作用至伟。
二
在一些人离不开书的时候,另一些人并不认同。他们认为真正的文化是实践,真正起作用的东西绝不是书本。虽然他们肯定离不开文化,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进学堂、读死书。
我到一家眼睛店配眼镜。一位长者带着一个小青年。攀谈中知道是父子。青年十七八岁的模样,一般人家的孩子,正是读大学的时候,但他早就不读书了。不读书的好处显而易见,他早就在社会的课堂里摸爬滚打,学会了配眼睛的技能和挣钱的本领。这是正统南方生意人的传统:会读书不如会挣钱。上大学出来还失业,几年上学还花钱,显然是赔本的买卖。可是大多数人不明白,虽然不富裕也千方百计供养孩子念书,哪怕念书出来去打工呢。
这彰显不同的情结。多数人显然还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而精明的生意人早就看出来,人人读书求功名,就等于没了功名。还不如抓住别人还没有看清的时候挣钱。就像1980年代开始背着个钉鞋箱子挖第一桶金的那些江浙人。他们的聪明,直到二三十年后人们才看出来。“哟,那个当年的小鞋匠是亿万富翁啦!”
当然读书改变命运的现实也是存在的。在10多年前,千军万马独木桥上厮杀而过的学子们,国家包分配政策下,就可以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职业,就可以从此走出大山荒原的贫瘠。那时候不分贫富,读书成绩就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书中虽然没有黄金屋,但也算有了铁饭碗。今天,读书特别好而且其他方面优秀的,一样也会有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和赚钱的聪明一样,读书也依然是少数人能够进入一定阶层的阶梯。起码,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凭,实现到机关政府和从政等更大目标的可能就大打折扣。
三
真正读书的境界,应当是无欲无求,只是生活工作之外的一种享受。既不从书里要功名,也不在书里找利禄,更不在书里找美人。
这种境界是有条件的。客观上就是生活稳定,身体健康,环境安全。主观上就是经过了生活磨砺,看清了世上是非,掐断了世事中的功利。
平常人达到这种境界不容易。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时而在这种境界下享受一下。
读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用以荡涤心灵,温暖感情。
读名家名篇,用以开阔视野,舒展胸怀。
通过历史认识今天,通过外夷知晓国家。
因为无欲无求,所以能客观感受、客观判断。
读书的好处,就是让自己走进书籍感受曾经和他人,走出书籍明白现在和自己。有时候,读好书如沐春风,好不惬意。有时候,读书后大梦初醒,行走清明。有时候,与古人外人同忧乐,跟诗词曲赋同起伏,好不随性。
读书不要算价值,只享受经过,只从中感受人物事件的跌宕曲直,就很不错。
读书多了,总要从古今中外中总结出些啥的。这个总结有些残酷,因为在我看来,就四个字:难得糊涂。
四
在读书还无法作为一种全民享受、一些贫困家庭孩子还无法全部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享受读书显得有些奢侈。但是,读书的贫困与奢侈并行,显然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简单得多。
享受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读书困难的群体,并做出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而读书的快乐也来得很简单。因为文化扶贫的成本不大,效果很大。关键之处在于,所有读书人关心的问题都是一致的,他们可以做到心心相印。
享受财富的人,也一定会关注生活困难的群众,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也会施舍、捐助。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贫困者从心底里只有鄙视,不认为造成贫困的原因里有他们的责任。他们的努力可能只是应付作秀,他们想的,永远不是另外一类人所真正需要的。
另一方面,现在享受读书的人呈渐次下降的趋势,图书发行事业日益萎缩,也成了令读书人担心的事情。电子阅读是一个方面,把图书作为装点门面是一个方面,读书无用论才是根本的原因。因为,书中的理论与道理,书中的传统与精神,已经部分或全部被现实所粉碎、所颠覆。人们的信念被一点点动摇之后,怀疑一切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