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离年

海上离年

选序散文2025-02-20 20:06:22
这是我来这个英国海滨小镇的第三年。说起来,这个看似破烂、边幅不修的地方,还很有些渊源历史。听说,写《双城记》的CharlesDickens曾在落寞时,来这里的酒吧独饮;AgathaChristie在这
这是我来这个英国海滨小镇的第三年。
说起来,这个看似破烂、边幅不修的地方,还很有些渊源历史。听说,写《双城记》的CharlesDickens曾在落寞时,来这里的酒吧独饮;AgathaChristie在这里的旅馆里完成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发现血液循环的WilliamHarvey在这里出生,虽然人家16岁就去了剑桥深造;重要的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是在这里发明的,从而填补了亿万人民闲暇时的精神空白。
虽说有那么多悬乎的事发生过,而对我,这依然只是一个看似破烂、边幅不修的小镇。每天下午4点一过,又或遇上节假日,街上本来不多的店,就全关了,本来没什么人的街,就越发清冷了。这个镇上有一家中国餐馆,而里面的招待有一半是东欧人,里面的菜色也都带着西式的甜腻,这于我很难适应。只有一间中医馆,是一对40出头的北京夫妇开的,家人常带我过去搭话。那沉淀的药草味道,才一天天平复了我心中思乡的焦愁。
这种焦愁的来源,也有大部分是由于,我是学校里唯一的中国人的缘故。不同与移民结集的伦敦等地区,在这个小镇的中国人是很少的。母亲说,她把工作从伦敦特意转到这里,是因为这里不杂乱,适合安静学习,然后特得意地将己比之于孟母。却不知这样的安静只加倍了我的焦愁。

记得开学第一天,老师拿了张表让我选课,英语、数学、科学是必须上的,其余另选三门。之前并不知晓有选课一事,所以面对洋洋洒洒的一篇英文只是茫然,只是随意勾了几个认得的:art,music,history,更像在做单词测验。事后证明越简短才越掐要,我至今也没改当时的选择。选完课,老师塞给我一张课表,一张校内地图,就挥手让我去上课。我愣愣,走出办公室,不知何去何从,却又没好意思再去问,因为实在找不出具体问题来。于是我边走边研究起手上的课表,只见在科目下方还印着一个名字,一行数字,但我仍不明所以。当我再翻开地图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行数字是教室房间号,而上不同的课,是需要自己找去不同教室的,这么说,那个名字应该是课任老师的吧。我吸吸气,暗骂真是麻烦。
摸索到教室,老师已经开始点名了。第一节课就是数学,老师是个矮矮胖胖的中年太太,留着男式短发,带厚厚的黑框眼睛,声音却尖细得有些刺耳。她见我推门进来,停下了点名,大声问我:”Oh,areyounew?”声音带点惊讶,又带点不耐烦。这下,全班20几个同学都齐刷刷地盯住我,使我的声音发颤:”Well…yes…”然后她指向一个空位,我赶忙走过去坐下,想掩饰住自己的困窘。之后,那个尖细的声音出现地越发频繁,只是多了惊喜,少了不耐。而我也越发频繁地,在同学的目光中坐立难安,虽然那些目光里更多是友善的、钦佩的。

在第一年里,我大部分处于茫茫然未可知的状态,对老师、同学的言语不甚理解。那种异于旁人的感受真不怎么好,我又偏偏不肯承认这种特殊,不懂硬是装懂,以至于惹出一些笑话来。记得有一天,刚到学校,每个见到我的人都冲我大喊:”ScottCawnesfanciesyou!”然后拼命冲我挤弄眉眼,扭捏作态。我只是不置可否地笑,因为实在没听清。可这些人不罢休,那天每见着我就冲我喊这句,把我嚷得实在烦闷。我在心里琢磨:“‘Fancy’应该是‘幻想’的意思才对,周董有张专集就叫‘fantasy’吧。那他们应该在表扬我吗?真是让人费解的表达方式啊。”于是,当再有人对我说这句话时,我再憋屈不住,冲他们嚷到:”Yes,thankyou,andIfancyyouaswell!”不管这句话是褒是贬,也总算是回敬了过去。他们先是怔怔,然后笑开来了,有人还吹了几声口哨,气焰嚣张。
回到家中,我拿着字典翻起来,翻到“Fancy”一词的解释时,背脊一阵发凉,胸闷眼花到差点晕死而不久于人世。字典上这么写着:
Fancy
vt。
1.【英】爱慕(异性)
先不说我回敬的那句话是多么唐突古怪,我甚至连ScottCawnes都还搞不清是谁。因为每节课要换教室,同学也会跟着换,一起上过课的就有上百号人,我哪有时间把所有人名字都记住。这样想来不禁生出了些许愧疚,但愧疚后是一夜未眠,辗转着想明天该怎么办。
果然,次日午休时间,那传说中的ScottCawnes被一群男生推搡地走到我面前。他脸涨得通红,一边斜眼恨着那群,正准备看笑话的男生。那些男生挪愚了一番,也都识趣地走开。他们一走,我们反到无话说了,于是我只埋头啃三明治,气氛尴尬。我偷偷瞄了他一眼,他有亚麻颜色的短发,眼珠是深绿色的,棕色的皮肤透出微红,他正专心致志地瞪着远方。我慢慢吃完了三明治,又拿出水来喝,我想要说点什么,可我的喉咙发不出声音,我想要走开,又怕这样做不礼貌,我想他可能也陷入了同样的局面。结果我喝了整午休的水,他瞪了整午休的远方,连一句话也没与对方讲。
最后也无疾而终,不了了之。

当初背井离乡地到这里,有部分理由只是因为想要逃离。逃离沉重刻板的学习压力,逃离一些熟得生厌的人,逃离那已过了13年的生活模式。而现在看来,这是多么幼稚浅薄的想法,我逃进的,只是一片更加汹涌的海。那么,就让波涛更热烈一点吧,这样,我的眼才会更清晰,我的脚步才会更坚定。我不在意那浪将把我卷向何处,我不认为,这小镇就是我的终点。我只愿这浪将我洗涤,刷掉我所有的稚气和愚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