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史铁生
2010年的最后一天,我最敬仰的作家史铁生迈进了天堂。人世间少了一位职业的生病者,天堂里多了一位灵魂的书写者。命运终究没有让他走过生命的六十年,在距他六十岁仅差4天的冬日的夜晚,他坦荡、从容地迎来了一
2010年的最后一天,我最敬仰的作家史铁生迈进了天堂。人世间少了一位职业的生病者,天堂里多了一位灵魂的书写者。命运终究没有让他走过生命的六十年,在距他六十岁仅差4天的冬日的夜晚,他坦荡、从容地迎来了一如他领悟到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是一位笑对磨难的作家,一位坚强睿智的作家。命运之神先是给他了一副健全的身躯,到了他最风华正茂时夺去了他的双腿。1969年,十八岁的史铁生下乡来到陕北清平湾,二十一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回北京治疗无效,双腿瘫痪。在他五十九年的人生里,三十九年在轮椅上度过。《我与地坛》便是他对生与死的思索,便是阐述了他经过身体的磨难走向心灵的阳光的过程。当他终于在文坛上创开一条路时,1999年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一周三次透析维持生命。但他依然乐观:“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熟悉史先生,是因为《我与地坛》。几年前,在《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的语文课本上,我学习了史先生的《我与地坛》。当时,随着文章宁静、自然、朴实、厚重的语言我一气看完,内心被一种坚硬的东西猛烈地抨击,随之起伏,久不能平息。之后,我多次读《我与地坛》,还专门阅读史先生的其他作品,《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他那平朴的字里行间总是透着清新、温暖、深沉,情感深厚,娓娓叙来,令人回味。每一次,我的内心都能感受到强烈地震撼;每一次,都犹如雨水冲刷过了心灵,清澈而明亮。他的部分文章写到伤残者的精神困境,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叙述中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超越了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展现了精神历程的探索,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生命、苦难、幸福在他的笔下演绎成一幅淡美的生活画卷。
史先生的坚强、豁达,他的不屈的精神、乐观的态度激励了我、感染了我!
史先生说:“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
史先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我敬畏这样的灵魂,也让我对人生、对命运萌生出感恩和淡定。命运是无法掌控和预计的,我们所能改变和演绎的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者丰富,或者平淡,都是最现实的存在。我们所能面对和挑战的就是勇敢的生活着,究竟怎么个“活着”,取决于我们拥有怎样阳光和明媚的心态!
一直以为,我的工作颇多曲折,生活亦不是五彩缤纷。1993年石油技校毕业便走进了陕北那片苍凉的黄土地,瘦小的身体在沟沟峁峁中穿行。后来去学习护理专业,又因了单位体制改革而未能从医。终有一天我开始了“码字”的学习,自考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科,因有着很好的基础,加之努力,较快入了门。于是有了多次抽调机关科室从事“码字”的工作机会。然因为一直未能稳定,内心像是打翻了的调料瓶,酸甜苦辣咸皆有。这许多年中,身边的亲人有的拖着带病的身体帮我们照顾着我们的小孩,有的亲人因病离开了人世,生命如一粒尘埃般轻;有的朋友的家庭分分合合争吵不断;孩提时和技校的同学,有的远在他乡,有的栖身在同一座城市,有的还在大山深处,聚会时都大肆感慨,似千言万语诉不尽其中滋味。于是,便常常感叹生命的无常,生活的艰难。可是,再细细咀嚼,又有哪一种艰难能“难过”作家史铁生呢?从他的经历中,分明看到了“苦难与微笑,豁然与坚强,智慧与坚韧”!从他的身上,我们学习和领悟的还有很多,很多……
史先生走了,许许多多的人在第一时刻发帖怀念。我从网络看到这一条消息时,震惊、沉重、悲痛无法言说。可是,我还是要写怀念他的文章,我也必须写,否则我何以述说我的哀思。缓缓道来,我不知道这样的描述是否抒怀了我此刻的感伤,我的不舍,我的敬仰与追思……
再次翻开《我与地坛》,视线逐渐模糊。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