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坎坷换春晖

一路坎坷换春晖

描写散文2025-12-09 15:53:33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四月的河东大地,阳光明媚,果香四溢,在这令人陶醉的季节,有幸参加了市文联、作协和市绿色农产品经营者产业协会(简称绿协)组织的“百里花果香”采风活动,在结识一批河东文学界精英的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四月的河东大地,阳光明媚,果香四溢,在这令人陶醉的季节,有幸参加了市文联、作协和市绿色农产品经营者产业协会(简称绿协)组织的“百里花果香”采风活动,在结识一批河东文学界精英的同时,让我更为欣慰的是认识了一位致力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为河东果业增效、果农增收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张铭强,从他身上看到了果业发展的前途,看到了河东果农欣欣向荣的明天。
不算伟岸的身材,略微发福的体型,稍带沙哑的声音,如果没有介绍,很难想象他就是那位攻克一个个农业实用技术难题,总结出果树管理三大技术体系,为果园“两省一高”(省时、省资、效益高)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领头人。短短的两天行程,不到两小时的倾听和了解,从绿色农产品经营者产业协会团队的高效和团结,从每位员工的言谈和举止,从一个个果农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自信,让我对这位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勇于创新,永不言败的年轻人油然生畏,一幅拼搏、团结、奉献、与时俱进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一)临“危”受命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200多个“绿协”技术指导站,2000余人的科技“二传手”,8万多户果农会员,促进果农收入累计60亿元;“2009运城市百名优秀人才”、“山西省青联委员”、“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看着这一组组令人惊叹的数字,一道道令人敬仰的光环,你可否想到2002年张铭强的艰难?由于政策原因,原来隶属运城行署办公室的《果农报》一夜之间骤然停刊,员工茫然无措,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张铭强面对困难,庄严承诺“不让一个员工失去饭碗,不让员工工资少拿一分钱,不让运城果业发展失去方向”,找领导,跑关系,为了做好刊物联姻,谋一席发展之路,2003年在去太原签合的同途中为了赶时间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演绎出了“狗负全部责任”的交通事故;就是在这关键时刻,张铭强审时度势以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怀着对果业发展的一片痴情,洞悉了运城果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差距之后,及时组建了“运城市绿色农产品经营者产业协会”,在报社、果园、果农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桥梁。

(二)脚踏实地“掘”出果园管理的灵丹妙药
在运城300多万亩的水果面积,从九十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苹果开始,老果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多年的种植习惯中,逐渐出现了一种“种植高密度,管理高强度,产量虚高度,质量、效益一般度”的现象,铲树、毁树现象在果区屡见不鲜,果园密闭成了制约运城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2005年,一场密闭果园的改造战役率先在河东大地打响,张铭强作为该项战役的旗手和领跑者,积极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和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联系,及时引进“小冠开心型”先进管理技术,但由于果农面对好不容易长大的果树大枝,想到秋后都能结几十斤果子的现实,锯枝就像“断臂”,犹若“心头割肉”,怎么能舍得下手?为了果树改型,许多果农“夫妻反目”,家庭紧张,为了让大家解放思想,张铭强聘请专家现场讲解、指导,耐心说教,走村串乡举办讲座,两年时间举办了技术培训上千场,足迹遍布运城的所有产果区,仅他自己每年现场技术指导就要达上百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努力小冠开心型技术终于走进了果农的心坎,老果树大改型的热潮迅速在运城果区展开,并且成为当前果业生产上的主流技术。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运城成为世界苹果生产的最佳地区之一,但北方常见的“倒春寒”却常常给果农造成意想不到的天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铭强带领绿协一班人,认真摸索果树生长、结果的习性,结合“倒春寒”的发生规律和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差距,经过数年技术攻关,形成了“北方果区花果期‘倒春寒’提早预防与冻后补救”的理论,经过实践检验,在抗击霜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10年4月12日夜间的“到春寒”一下把临猗县北景乡西里村的果农王社民打哑了,昨日还是果花烂漫的果园一夜间面目全非,满园残枝败花,他第一反应是给经常指导他生产的绿协会长张铭强打电话,绝望让他几近失声痛哭,张铭强一边安慰他要树立信心,一边给他出谋划策,让他赶快给果树喷打“爱多收+欧曼锌硼钙+禾之血混合液”解冻补养,几天过后,笑容又回到了王社民的脸上,他的果园不尽没有“全军覆没”,反而挂果极好,到了秋季,王社民的果园收入更是达到了亩均一万元的好收成。
 
(三)妙手回春做好果业升级上档的领头人
如果说小冠开心型技术改造是张铭强在果区开展的第一场革命,那么“两调一控”技术的推广就是张铭强让果园腾飞的二次革命。 
近年来,虽说果业生产效益可观,但大多年轻人却是不屑一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劳动强度大,程序繁杂,剪枝、锄草、打药,套袋等等,程序繁杂让果业生产成了年轻人望而生畏的行业。不能让果业生产“后继无人”,不能让果业生产成为择业的“禁区”,一种使命驱使张铭强去实践、去钻研、去不断的总结,“两调一控”技术应运而生。“地下土壤调理、树上枝果调理、植物生长剂综合调控”让果园管理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同时提高了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了果树的光照时间,提高了苹果的品质和质量,走进绿协指导下的果园绿草茵茵,春天里风蝶飞舞,花香扑鼻,秋天里硕果累累,果香四溢。“两调一控”技术省时、省工、绿色、环保,生产的苹果均为“有机果”、“环保果”,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从社会效益看仅仅锄草一项节省的工时费就是不可想象的,正像张铭强在给一位领导汇报他创造的效益时风趣的说那样“我创造的效益时无法估量的”。
李国玺,盐湖区上郭乡路家庄一个普通的果农,以前从不把果园当回事,觉得费神、费力不挣钱,2007年开始在张铭强的指导下,严格应用“两调一控”技术体系对果园进行管理,三年时间终使他的果园“乌鸡变凤凰”,2010年秋季他的果园果子又红又大,在当地果园中犹若“鹤立鸡群”,果商看园后当场开口就以每公斤5元价格全部收购,亩均收入达到了2.7万元之多。
 
(四)大手笔描绘河东果业发展的大蓝图
先进的技术只有转化成果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