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水今日的知遇
友答:“何止世界,觉得什么都挺小,转个身就是想要忘记的东西和人。”“尤其回老家,我只要一下了火车,听着乡音,就觉得遍地是熟悉的人,连呼吸都觉得逼窄起来。”
我笑:“你也像雪小禅说的那味药么?”
雪小禅是她喜爱的作者,前几天竟然看到她在坛子里发帖,里面说:“我是这样一个女子——我不合群,不会随大流,我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大多数时候,我不多情……女友用一味药形容我——独活。对此我十分认同,我喜欢一个人发呆,静静坐着,听听戏写写字,尽可能离热闹远一些……”
她笑:“有点那个意思。”然后补充一句:“好像在逃避什么。”
我知道她的意思。这样的感觉,我也许也有,高中的时候,一心想着,能够考到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而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怎么也不想如他们说的那样,为了那诸多的好处,找一个家乡的单位。我竟是渴盼着能远离那里。旁人说起的对家乡的眷恋,竟然没有。对于家乡,我只有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于是,便驻脚于雪峰山另一侧的这个城市。只有一年两度,如蜻蜓般,在故乡的水面款款点水飞过,又回到这座城市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生活。
记得两年前与友初遇,是“字里相逢——流水今日的知遇”。那段时间,又开始渐渐写起字来。正好是刚刚毕业,所以满纸都是岁月里沉浮的雁来鸢去涛生云灭。也许是因为字里面共同的那一点简单、干净与对自我的忠实,于是说的话多起来了,却也只限于坛子里的写字与留言。一年前,或者是由于池小王八多的缘故,那小小的坛子里竟然也掀起了波涛,而愚笨如我,是从来看不见那在仄陬里隐藏的暗流的,直到那暗流变成浪头。于是一手繁荣起这论坛文学版块的她走了。
再过了大半年,心懒力疲神乏体困的我也离开了那里。
再后来,就到了现在的论坛再次共事。这之间,那一份文字里的共通感觉,一直没有变过。说的话就更多了。
她是湘民,却一路流离,逶迤直至塞北。而她的文字,却拂去了西北长风吹来的黄沙,绝不见一点尘埃,见到的只是篱落黄昏青花细小清泉澄澈珠圆玉润的美丽。
我们都爱书,聊的很多就是买书。她说:“虽然并不是穷到买不起衣服,但是对于非常昂贵的名牌我是舍不得花那钱的”,她说起单位里的那些人们看到她买书,总是说三道四冷言冷语,比如:“想当作家啊?”之类的,也许没有恶意,但心里总觉得疙瘩。
她不肯呆在家乡,觉得在那里气闷、逼窄,是不是也有跟这类似的原因?我不肯呆在家乡,是不是也有部分这样的原因?因为在熟悉的地方,一切都那么透明,总有些无聊的人来关注着跟他无关的事,然后再到别人的耳边咕咕叨叨尔后一起指指点点,以求得自己的满足。
也许,城市的存在有其必要,满足的就是人们的这种求自在的心态。熙熙攘攘的人群,忙忙碌碌的面孔,交错又离开,看似热闹实则孤寂。而这孤寂里,可以是不该有的冷漠,然而,是不是也可以是选择跟自己心气相通的朋友的自由?
陆游有云: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梨花一放翁。他叹的是梅花太美而此身只有一个,无法顾及那千千万万的美。这世界那许多的灵魂,成千上万上百万上亿,能与我心互相认同互相契合的,不过也就是三两人,我已觉得心满意足。
时常想起明朝末年的一场著名大雪。在那场大雪里,有三个人在鸟飞绝、人踪灭的西湖湖心亭看雪。在天、云、山、水的上下一白里,渺小得只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却敷陈起四百余年烽烟阵阵的历史未曾湮没的场景。那一场雪的清寂孤寒,如一块珍藏的古玉的温度,绵延了四百多年。那三两个于雪中拥炉对饮的人的心里是热闹还是岑寂,是寒冷还是温暖,是逃避还是追问,旁人哪里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