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安 记 行(六):骊山爱情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不高,也不险,让它闻名于世除了它的温泉和风景外,就是两段沾满血泪悲欢几乎亡国的爱情了,这两段爱情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不高,也不险,让它闻名于世除了它的温泉和风景外,就是两段沾满血泪悲欢几乎亡国的爱情了,这两段爱情后又被演变成两个中国历史的拐点。还有,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骊山,张杨二人为了国共合作抗日,毅然发动兵谏,成为一个强大新中国的千古功臣(国民党说张杨二人是千古罪臣,一字之差,意思迥异)。2011年8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骊山下的华清池。先游华清池,再登骊山,旅途中遭了多少罪故且不说,那过程也远不如骊山、华清池背后的爱情故事精彩。此时,骊山的古树遮一片荫凉,蝉声四起中坐在台阶上,喝口水,先来说说第一段爱情。
这段爱情的主角是西周末年的周幽王和王后褒姒。褒姒为救被周幽王迫害下狱的褒国大夫褒垧,被人买来献给好色的周幽王。从褒姒进宫那天起,幽王日日夜夜专宠着褒姒。但是褒姒终日愁眉不展,完全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模样(是“忧郁症”吧?)。周幽王千方百计要逗得美人一笑,就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宫人歌舞进觞,褒姒无动于衷。周幽王又搬来彩帛百匹,命宫女一匹匹撕裂给褒姒听,这位冷美人仍不露笑容。佞臣虢石父出了个点子:“早年先王在骊山建造烽火台二十多座,旁置大鼓十数面,万一西戎入侵,即放狼烟,附近诸侯看见,便会发兵前来救驾。如果大王和褒娘娘同游骊山,到晚上,我们点燃烽火,让诸侯们空跑一趟,肯定会露出可笑的狼狈相,娘娘看了,会有一笑。”周幽王便带着褒姒及随从上了骊山。当晚,大举烽火,又擂起大鼓,附近诸侯看到火光,听到鼓声,疑镐京有变,马上领兵点将星夜赶到骊山,却只见幽王和褒姒饮酒宴乐。诸侯们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褒姒看见这么多兵马匆匆而来,又急急而去,形同儿戏,不觉笑了起来。周幽王总算看到美人难得一见的笑容,很是高兴,赏了虢石父千两黄金。千金博一笑,如果代价仅是千金还好了。
没过多久,被废王后之父申侯联合西戎进攻镐京。周幽王慌忙下令点燃烽火,各路诸侯以为天子又在和褒姒玩游戏,全都按兵不动。烽火连燃数日,也没招来一个救兵,众叛亲离的周幽王在逃跑途中被西戎王拦截,死在刀下,在位仅十一年。褒姒也被掳,她不堪忍受新一轮的凌辱,在绝望中自缢而亡。司马迁点评道:“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东周兴起。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褒姒是买来当“礼品”送给周幽王的,他们之间会有爱情?我以为:有。褒姒初进宫肯定有着满腔怒火,但随着周幽王充分满足其各种精神、物质的需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更主要周幽王的爱还升级为废了原皇后和太子,改立褒姒为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褒姒这块冷石头慢慢就被捂热,变得开始很享受这一切。日久生情,这情肯定是爱情。其实,普通男人取悦女人的方式很多,送点小礼物,说点宽心话,多做点家务活,甚至扮个猫狗跳一下、叫一声。但是对周幽王和褒姒这两个很不普通的男女来说,送金银财宝、立儿子为太子、赐亲属高官厚禄,都远远不够,周幽王太在意褒姒了,而褒姒也愿意被在意,于是,江山当作取悦的礼物也被送出了。要不说爱情中的男女都是昏了头的,他们两人如果任何一人清醒,就不会那么配合默契地在骊山上演一出“烽火戏诸侯,一笑倾人国”的历史悲剧,着实让后人感叹不已。
骊山发生的第二段爱情故事,就是在盛唐时期,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演绎了千年传诵的凄美爱情故事。杨玉环,字太真,出生地为四川成都(四川出美女哦),祖籍山西永济。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后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家。后来又迁往山西永济。
在她17岁时,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她。她天生丽质,又擅歌舞,通音律,唐玄宗竟悖常伦,对这位儿媳动了欲念,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封为贵妃(老夫爱少妻,时玄宗六十一岁,贵妃二十七岁),并为她专门修建了沐浴用的海棠汤,叔父兄弟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她文化修养高,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反弹琵琶。玄宗“尤知音律”,杨贵妃“弹唱娴熟”,他们珠联璧合,创作了许多千古妙曲歌舞,著名的有《霓裳羽衣舞》、《得宝子》、《凌波曲》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使华清池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
美好的东西总是消失太快。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六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贵妃死时,年38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杨玉环与“安史之乱”的有必然联系,最多算是压垮大唐江山的最后一根稻草,可她还是成了“安史之乱”的替死鬼,符合了中国历朝历代所谓“红颜祸国”、“红颜祸水”的惯例。“安史之乱”,大唐于是由盛到衰。
诚然,我们不能把一个王朝的兴衰甚至历史的拐点都放到褒姒、杨玉环身上,把什么污水都泼向她们,这样有失公允,她们也扛不动。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她们能利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优势,再有点不说武则天了,就是有唐太宗之长孙皇后、明太祖之马皇后、皇太极之孝庄皇后一半的智慧和才干,不那么贪图富贵享受,劝皇帝干点为国为民的正事、好事,说不定正没落的王朝就会如魔术“大变活人”般变成中兴王朝,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会重写!历史可以有假如吗?
走进华清池,走进大唐王朝的宫闱禁地,见证一段爱情是怎样轰轰烈烈的开始,又怎样凄苦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