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纪事·拉练

军营纪事·拉练

酒言酒语散文2025-02-03 18:20:31
80年代初,我在驻福建某步兵团通信连任电台台长。那时,为了锻炼部队,上级每年都要组织部队进行野营拉练,在北方一般都是冬练三九,在南方就变成了夏练三伏了,所以一般都将拉练时间选择在炎热的夏季。
8月的闽南,酷热难耐。刚刚过完八一建军节,2日晚上,我们就接到了出发的命令,21点钟,部队开始出发,沿着崎岖蜿蜒的山区公路,成两列纵队,融入在茫茫夜色中。
那时的部队装备,不像现在的机械化部队,部队机动时动辄就是长达数公里的钢铁长龙,稍差一点的也是摩托化行军,战士们脚不沾地一小时也能前进几十公里。而那时我所在的步兵团只有寥寥数台车辆,只能用来运输辎重给养,其他生活必需品和轻型武器装备,都靠我们自己背负携行。
我们曾经计算过,战士们每人背负的重量大都在20公斤左右。就拿我自己所携带的装具来说吧:背负式无线电台一部,手枪一把,可作搭建帐篷之用的方形雨衣一件,灌满水的水壶一只,还有小洋锹、米袋、压缩饼干、挎包等,粗略估计也在20公斤。在盛夏季节的闽南,坐在房间里不动也会汗流浃背,我们却全副武装行军,其艰苦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山区的夜晚,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而夜间行军,最大的敌人是瞌睡虫的侵扰。刚开始时还可以,等到了下半夜就困意难耐了,一边走一边打瞌睡,双腿简直就是“机械化”运动,一不小心,要么走到了路中央,被汽车喇叭惊醒,要么就走到了公路边的土石堆或者碰到了树上,睁开眼睛继续前进。更有意思的是报话班的山东籍战士小肖,走到一座小桥边,看到河水有点灰蒙蒙的,还以为是公路,径直就往里面走,直到扑通一声掉进水里,才知道那是“温柔的陷阱”,等爬上岸来,早已成了落汤鸡了。
天亮了,部队离开公路,在山间小路上继续前进,早上还好些,稍微有点凉意,不算很热,但当太阳升起来后,那可真的受罪了,上面太阳晒,小路旁边是齐腰深的杂草,一点风都没有,什么叫做挥汗如雨,那时的情景就是最好的解释。不时有人虚脱昏了过去,把团里的卫生队忙乎的够呛。
中午的太阳,毫不吝啬的把炎热倾注到我们身上,出发时带来的水早已喝光,口渴至极,但困难难不倒我们,趁着短暂的休息时间,我们就在稻田的田埂边上用小铁锹挖个坑,稻田里的水马上就渗出来,用牙缸舀起来就喝,虽不卫生,但总比喉咙冒火好得多。
就这样,从第一天晚上的9点,一直走到第二天中午2点,我们行军180里,到达了上级指定的宿营地点,部队可以休息了,但我们通信兵不能休息,还要敷设通信线路,架设电台,沟通上下级之间的通信联络,虽然辛苦,但我们毫无怨言。
这是我最难忘怀的一次拉练,是我18年军旅生活的一个小插曲。经过部队艰苦生活的磨练,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兵的光荣,因为军人所崇尚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困难面前有军人,军人面前无困难,人民解放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永远是保卫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