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与精致

简单与精致

睿气散文2025-02-18 00:08:12
前苹果“教主”乔布斯是佛教徒,他的科技创新理念是:简单。
这让我想起我遇到的佛教信徒也尊奉“简单”原理,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因果,因此能不以主观判断去影响外界的因果更迭和演进。这需要很强的控制自我意识的能力,要有智慧。要一个有智慧的人不说很容易,要一个傻瓜闭嘴是难事,尽管前者说的都是至理之言,后者没有半句话靠谱。
佛教里除了“不干涉”原理,还有“启迪”的力量,如禅,也是尊奉最简单最接近真理的原理。讲究字字珠玑,解决困惑和难题。
物理理论中,最简单的公式往往能涵盖最深奥的秘密。比如质能方程。物理天才麦克斯韦推出的电磁方程是最能体现物理世界蕴含的“完美”性质的,它出现在实验证明电磁联系之前许多年,以至于一度被科学界荒废和遗忘,这位可怜的天才也没有能力说服世界相信他。我除了一直很关心这个自己不理解领域方程的“美学对称性”之外,还很想弄清楚是怎样推演出“光速”的(非实验途径)。苦于数学不好,读不懂。
在物理领域是这样,其实事物本来趋于如此,书写要誊在纸上,笔要变成圆珠笔,电脑要由神秘的“语言”变成普适的工具。计算工具要从算筹变成算盘(中国人发明的理论最完美的工具),再到电子计算机。
大而不当的印度寺庙建筑在《房龙地理》(上世纪30年代所写)里与中国精巧实用的建筑做了对比。房龙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艺术品上中国的艺术品比印度更加符合“世界标准”,中国的艺术品放在任何欧美日本家庭都能很美观配适,而印度艺术品就显得很抽象别扭,也就是前者(中国)是环境的增分,后者(印度)是环境的减分。我也常常想,印度人要是把电脑造成与他们艺术品一样的蹩脚货,欧美怎么接受呀!
乔布斯研究和推出的苹果“i”系列,我接触得很少,但是他把哲学理念上的自我信仰转化成了现实科技物品,并且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就是难得的,需要的是简单中蕴含更多的精致。
我们现在环境问题突出,需要简单;生活节奏紊乱,需要简单;人际关系复杂,需要简单;社会信任缺席,需要简单;判断标准繁杂,需要简单。我们需要左边一个问题,中间一个等号,右边一个简短而真实的表达式这样的对话。我们需要数学上的精细和准确,而不是模棱两可,答非所问,缺乏诚意,互相提防。宗之,一切现在很好的东西,在将来要想存在,都需要变得越来越精致,即简单化。
还有,许多事物对于我们不是它本身不好,而是它太精致,以至于我们不能理解合配适。我们需要有选择的空间,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面对一个功能完备的庞然大物无所适从。越是精密的系统,越是脆弱,就像一个能准确预测到秒的设备,需要温度有个区间,稍微超过一点,预测就会偏差很大,但是,这时我们绝对可以说这个设备是失败的。这时候换过来想,像这样精密的设备本身产生的热量就足够使得温度这个关键性因素失常。就像一个节食者为了省钱饿得皮包骨头,到最后得了大病花费高昂。可见,简单也不是像想象中那样容易做到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