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独幕剧)

山峡剧本2025-02-08 12:39:32
人物:李莲英阿Q孙中山柏杨时间:子夜地点:北京天安门上空阿Q:(一脸的谄媚)李总管,这边请!李莲英:(哀叹状)阿Q啊,想当初,咱家就住在这紫荆城里头,呆在慈宁宫伺候着太后老佛爷。当年的北京城不知有多热
人物:李莲英
阿Q
孙中山
柏杨
时间:子夜
地点:北京天安门上空

阿Q:(一脸的谄媚)李总管,这边请!
李莲英:(哀叹状)阿Q啊,想当初,咱家就住在这紫荆城里头,呆在慈宁宫伺候着太后老佛爷。当年的北京城不知有多热闹,很多老字号的京味儿小吃……
阿Q:总管,小心!
李莲英:(撞上电线杆)哎呦,哪个倒霉催的!好大的胆子!这……这是什么?
阿Q:(想笑又不敢笑)回总管的话,这叫电线杆,都是些革命后的东西。还有,这叫广告牌,那叫霓虹灯,还有就是交通灯,很多新鲜玩意儿,有趣极了。
李莲英:咱家说这叫有辱门风!都是些奇奇怪怪的洋货。呦,那东西又变颜色了,闪得咱家眼睛生疼。快些进到紫荆城内。(气急败坏地往前去)
(阿Q心里暗骂着)
(李莲英、阿Q同下)

孙中山:(感慨状)想不到啊,我们伟大的祖国竟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不可不谓之奇迹!柏杨先生,您再给我说说中国这些年来的成就吧。
柏杨:孙先生,从您的时代开始中国就在不停地革新。成就咱远的就不说了,就说说这近的吧!2008年,也就是今年,受到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这可真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啊!
(孙中山惊喜,点头)
柏杨:遥想1932年,那时您也过世好些年了,天津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一人参加了奥运会,这可是中国第一人。(情绪激昂)我们中国人一直被那个小日本称作“东亚病夫”,刘长春在奥运赛场的出现就足以说明我们不是。当时啊,他就在想咱们中国啥时也能举办奥运会。
孙中山:爱国人士!
柏杨:是啊!还有一个人,您也必须认识。他的名字叫许海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就是他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飘扬,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这神圣的时刻奏响,全国上下一片沸腾,那可是中国人的骄傲!来,孙先生,看看这个。
(两人一同来到位于国家博物馆门前的北京2008奥运倒计时牌)
孙中山:真是宏伟啊!还有100天就到北京奥运的开幕式了。
柏杨:这是在距离2008奥运会还有1000天时设立的。现在回想起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擦拭眼角泪水)伟大的民族……

(李莲英、阿Q来到了天安门前,看到孙中山、柏杨二人,上前)
李莲英:(高姿态)阿Q,替咱家瞅瞅,这位是不是孙中山,孙大人啊!
阿Q:(走近)回李总管的话,没错,正是革命派的。
(孙中山端正身姿,柏杨无奈耸耸肩)
李莲英:孙大人,咱家可是久仰大名啊!活着的时候也没机会照个面,想不到竟在死后……(摆摆手)北京城变样了。
(李莲英走上前,阿Q搀扶着)
柏杨:(高声)丑陋的中国人!
(李莲英怒目斜视)
孙中山:李莲英,这是新时代,已经没有你那些官僚的称呼,早些改改吧!对了,这位是(指着身边的柏杨)柏杨先生,生前是一名作家,著有《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等,非常有才气。我同他交谈甚欢,知道不少新中国的奇迹。李莲英、阿Q,你们也该醒醒了,别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阿Q:(表情麻木)还要革命?革谁的命?
李莲英:(拿出手帕,擦汗)依咱家的看法,柏大人是说咱家丑陋吧。您看看,这座北京城都成什么模样了,回去可怎么好跟太后老佛爷交差呦,她老人家一定很伤心!这里、这里全都变了样。(悲哀样)
柏杨:(嘲讽)李莲英,你就是典型的代表!抛去你那些封建的蛀虫思想,看看现在的北京,当代的中国人,这才叫真正的中国,永远蓬勃向上、欣欣向荣,而不是让你们这群阉党玩耍的地方。
李莲英:你……你,真是气死我了!
阿Q:(连忙安抚)李总管,别跟这些革命派一般见识!我们好歹也辉煌过不是?
孙中山:阿Q,过了那么久,你还是陋习不改,不记得你的脑袋是怎么掉了吗?典型啊!
阿Q:(结巴)我……我……我有儿子,比你们厉害得多!
李莲英:别听他们吓唬你,什么典型,什么丑陋,呸!我们大清帝国是强盛的,那些洋鬼子向我们皇上进贡,你们知道么?还光屁股呢。
孙中山:可笑!无知!羞耻!就是你们这群臭虫,还做着“天朝上国”荒诞的梦,被侵略割地还妄想列强的怜悯,做帝国主义的走狗。经过炮火的血洗,到现在还回忆当年,真不配站在这里说话。(语调高亢)
(李莲英瞪大了眼睛,欲反驳。柏杨先开口)
柏杨:孙先生,也罢!让他们看样东西,敲醒这些木鱼脑袋。(转向李莲英、阿Q)李莲英、阿Q,你们来看看眼前这个倒计时牌上的标记,知道这叫什么吗?(摇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中国”。它由肖形印、中国字和五环徽组成,有着深沉的中国韵味,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的承诺。你们能从中看出些什么?
孙中山:(思考中,喃喃自语)嗯,中国印章……红色……书法……(突然眼睛一亮,拍手叫道)妙!真妙!柏杨先生……
柏杨:(拍着孙中山的肩膀)听他们看出个什么模样。阿Q,你先说说。
(阿Q犹豫不决,低头用余光瞄着李莲英。李莲英闭眼不予理会)
阿Q:(指着会徽)有……帽子,还有……人头,好像有手,又好像也有脚,好像又不是,我……在哪见过。(小声)总管,李总管……
李莲英:(清了清嗓子)咳!让咱家瞧瞧。哦?嗯!咦?对!阿Q,好好听着!那是照咱家的模样画的。
阿Q:(连声附和)对,对!我就瞧着像个太监……不,李总管的样子。那姿势,那神态,活啦!李总管,您真是好福气!阿Q我对您可是忠心的,还望您能……(双手搓着)嘿嘿。
李莲英:好啦,咱家自有分寸。孙大人、柏大人,咱家书读得不多,但还不是瞎子,看得出是个猫狗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