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队纪事
据沔阳县志载:老沔阳是在1958年10月改区为人民公社建制的,全县设立有10社1镇,即八一、汉江、长埫口、沙湖、杨林尾、彭场、张沟、通海口、西流河、毛嘴10个人民公社和仙桃镇。下辖66个管理区,676个中队(中队部)和4159个小队。1961年5月恢复区、镇建制,全县辖有仙桃、彭场两镇和胡场、彭场、长埫口、沙湖、杨林尾、张沟、通海口、剅河、毛嘴、汉江、西流河11个区,将原来66年管理区改为66个小公社,原来的676个中队扩改为736个生产大队,下辖4450个生产小队。
仅就剅河区来讲,1962年从毛嘴划出成立区后,下设有屯岭、谢场、剅河、毛场4个公社,公社是根据人口、田亩、地域分设的生产大队,一个公社下辖的大队少者五、六个,多者十来个不等。如毛场公社就有7个生产大队,各大队也是有大有小。当时的剅河区毛场公社的苏湾大队就有13个小队,同样的冯台大队则只有4个小队。
大队领导班子主要由下列人员组成:书记、大队长、会计、出纳、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水利主任、贫协主任、农业技术员等,这些干部不脱产,实行分派进驻生产小队,工作待遇均是“工分制”,在所属的小队拿同等劳力“靠工”,每年有少量的钱粮补贴。有些大队也有独立的渔场、林场、窑厂、农科所,这些收入,也包含各小队提留一部分,主要用于大队日常开支,如修路建闸、盖学校、礼堂、轧米、轧花机房,购置柴油机等机械,五保户、烈军属照顾款,农村合作医疗、唱戏放电影等项目。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大队是农业生产基本核算单位。大队对各小队有管理和干预权,属于上下级关系。大队帮助生产小队拟定生产计划,对小队的生产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和分配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不得私分粮食。大队是当时的农村最具有实权的一级行政组织,刻有公章,订有报刊。书记抓全面工作,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法令。运动来了,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动阶级斗争,讲形势、讲政策,讲火箭、讲卫星,虽文化程度不高而会讲话,是大队支部书记必备的演讲口才。其他干部各负其责。大队干部开会有固定的会议室,也架有高音喇叭。较富裕大队的支部书记还有自行车。
生产小队多是源于一个湾子,一般以一、二、三、四……排序,叫某大队几小队,其劳动者叫社员,初期的生产小队其规模大致人口在百人以上。
小队干部有队长、副队长(生产队长、财金队长)、会计、出纳、记工员、妇女队长、贫协组长、民兵排长、水利队长、保管员(八大员中的一种),最高领导是队长。队长由本队社员选举产生,带头劳动,也没有什么特权,收入分配和其他主要劳动力一样。
每个生产小队都有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首先是一定数量的土地,这是农民的命根子。除了土地就是耕牛、农具、队屋、砖窑、禾场、养猪等。生产小队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完成向国家交售任务后,可以按国家的政策规定,处理和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
一年到头,不管农忙农闲,铃声一响,社员都要出工。社员劳动分配根据工分计算,工分多的分得多,工分少的分得少。工分标准是由开群众大会,根据劳力的身体、年龄和个人能力来评定。最高的十分,依次下降,能挣到十分工分的人,则是身强力壮的壮劳力和农活能手才可以。平时田间劳动的时候,记工员给社员记工是按照工分来登记,月底交给会计汇总后,作为年终决算的依据。上世纪70年代,好的小队一般一个工所得报酬在0.6元到1.4元之间。男壮劳动力一般一年下来有550个工左右,女壮劳动力一般有450个左右。
社员们开会和学习多在队屋里进行。生产队长将大家召集在一起后,对于昨天的工作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然后分配大家生产任务。
生产小队作为大队下边的一个基层的集体,就像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在生产队,所有社员都必须听从生产队长的领导,队长叫你干什么就得去干什么。队长派活也是很有讲究的,他先将那些最苦最累的活儿派给地、富、坏分子去干,然后是贫下中农,当然也有和生产队长关系不好的贫下中农被安排去干重活。副队长(生产队长)首先需具备和掌握各种农活的技能,带领和指导社员劳作在田间,监督社员劳动质量;财金队长负责分口粮,队里的粮食分配是按“人六劳四”分配的。所谓人六劳四,就是把生产队所生产的粮食在交足了国家的任务后,从剩下的粮食中拿出60%来按人口分,另外的40%按劳力即所获工分分配。妇女队长多做生产队里妇女们的思想工作,也称为“铁姑娘队长”。会计是生产队的管家,年终所有的收益都是经过他核算出来的。出纳员是生产队管钱的,生产队的所有收入也包括副业收入都由他掌管。保管员负责保管生产队的仓库和所有农具。小队的这些干部中,记工员算得是实权派了。
双抢是水乡农民们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时节。双抢——即抢收庄稼抢种庄稼,只有不到前后十来天的工夫,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
水稻在南方一般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八月上旬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得六十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如果误了季节就会影响收成,甚至绝收。
双抢时节,小队社员临时组成的若干个小组,如耕整组、治虫组、插秧组、打场组等。一般在早上四点下田,如果是扯秧,还要起得早。凌晨下田,由于天还是黑的,还要提着马灯或打着火把。早饭送到田里吃。中午回家吃饭,顺便还要挑担稻谷到禾场。下午休息到三点钟再下田,一直干到十点多钟才放工,有时更晚,称为“两麻一赖”。
双抢顶烈日、冒酷暑、战高温,一场双抢下来,人都要磨去一层皮。
大集体,社员们种田也没有什么积极性,每天只盼太阳落土,一天的工分到手。庄稼长得好不好、秋后是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