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
那时的农村,家家户户的条件都不宽裕,大都是勉强糊口。所以,孩子们用的书包几乎都是自己妈妈做衣服剩下的布头拼制而成,一个个五颜六色,非常好看。那种商店里买来的书包比较少见。人们大多都不愿给自己家增添不必要的开销,能省则省,反正家里的碎布多得是,对那些巧手妈妈们来说,缝个简单的书包,那是极容易的事。书包破了,再做新的。
我家有两个别人家都没有的绿色书包,是父亲花钱从街上买来的。他时常叮嘱我们,背着这种别人都没有的“正规”的书包,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指着书包光秃秃无任何装饰的外表面说,这绿颜色是军人的颜色,那部队里的兵,穿的衣服、鞋子、盖的被子、铺的褥子都是这个颜色。还给我们讲与之有关的许多故事。听他说我的大伯年轻的时候只差一步就也去当了兵了。还有村上谁谁谁家的谁谁谁,在某个地方当兵,他们住的地方,好像是什么重要基地,那里如何如何神秘,一天到晚都有挎着钢枪的警卫员把守。
父亲说的那个地方,据他说非常遥远,后来在地理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认识地图,我学会后第一个要找的地方,就是父亲说的村上那个谁谁谁当兵的地方。那时候不明白,在地图上,它离我们那么近那么近,只有那么一点点的距离,用笔轻轻一划便可抵达,为什么父亲却把它说得那么那么遥远?一定是大人哄小孩子的。于是憧憬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那个满世界都是绿色的世界去看看。如果警卫员不让进去,那我就在外面看看就行。
我背上这与众不同的神奇书包去上学,感觉同学们都在用羡慕的眼光看我。这可是解放军才用的书包啊!我自豪地向同学们炫耀着,展示着,绘声绘色地把那个未知的绿色世界吹嘘得天花乱坠。
好多伙伴都跑来看我的绿书包,争着上来摸它,听我瞎编的那些打仗啊连长啊前进啊之类的故事。我自小便是瞎胡编故事的天才,总是能像说书的一样把那样胡编乱造的故事情节描绘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我描述着一个个英勇杀敌的沙场勇士浴血奋战的血腥场面,越讲越激动,仿佛自己便是刚刚从前线凯旋归来的战地英雄。军人,英雄,部队,坦克,机枪,这些神奇的字眼充斥着我小小的脑袋。那些故事讲到最后连我自己都深信不疑。
家里还有一把军用水壶,是父亲从信阳的三爷家里带回来的。军用水壶,自然是从头到尾涂着军人特有的绿色。它有一根宽宽的、长长的背带,用一枚铁扣控着,可以随时调整带子的长短。这个外形如乒乓球拍一般的家伙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四处炫耀的资本。夏日午后,我便给里面灌满水或者米汤,然后背上它,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学校挺进,见了同学,当然免不了海侃一番。这个今天看来丑陋不堪的水壶,那时是很多小伙伴可望而不可及的向往。
对军人的无限崇敬,让我时时对此浮想联翩。那些陆陆续续从别人口中听来或者从书本上看到的关于军人关于英雄的故事,深深撼动着我的心。黄继光、邱少云……随便翻开任何一册语文课本,都会有他们的光辉事迹。那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才为我们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无疑是世人的楷模。
那时,也不懂什么解放军野战军空军陆军海军之类的区别,只知道那都是军人,都是跟人民最亲最近的人。他们穿着统一的军装,戴着板正的军帽,扛着枪,步伐整齐有序,帽檐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目光如炬,走起路来目不斜视,大步流星,虎虎生威。他们爬雪山,过草地,用他们顽强的意志,捍卫过或捍卫着我们的家园。这便是我们的战士,胆似铁打、骨如精钢的硬汉子。他们看到坏蛋做坏事,就一定会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去与坏人做斗争。
初中毕业那年,我十四岁,那时,我的一个表姐新婚,表姐夫便是一位军人,驻军在安徽合肥一带。因为升学成绩不理想,父亲便央求表姐夫想办法把我弄到部队里当兵。在我们农村,是从来不招女兵的,父亲幼稚地以为,可以通过跟表姐夫的亲戚关系把我也送进部队。后来没过多久,表姐夫便写来一封信,委婉地拒绝了父亲的请求。那封漂亮的信,笔力遒劲,掷地有声,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来自军人来自部队的,信封上盖着特殊的邮戳。在当时的我看来,上面附有军人的刚强坚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一直保存至今,现在,它就躺在我床头那个装满信件、手稿的箱子上,我一扭头就可以看到。
那时候的我,多么多么地渴望成为军人。
我家堂屋的墙壁上,贴有一张穿军装的女兵的年画,画的名字叫“军花”。姐姐便指着那张画讽刺我:人家女兵们个个长得像花一样好看,像你这样的,哪个部队会要?我被她这种谬论气得不知如何是好。激动地反驳:每个学校都有校花,难道学校的每个学生都一定要长得好看?
长大以后,对于军人的憧憬渐渐少了起来。
后来由于工作的缘故,在一个大礼堂里接受单位的培训。由于编排座位时的一时疏忽,便阴差阳错地跟一群年轻的城市男孩儿坐到了一个区域。那个区域里坐的,全是跟我差不多大的退伍军人,当然独我例外。于是,这些男孩儿便对我这个人群中唯一的女孩子充满了好奇。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都装得人模人样的,一个个伪装成极有涵养、极有素质、受过高等教育的样子,连跟我借个东西,都坚持先用普通话温柔地跟我客套一番。
打扰了,请问你那个漂亮的本子能不能借我看看。
不好意思,借过,麻烦你让一下好吗?
开始,我对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颇有好感,觉得他们跟我们农村的孩子比起来,就是大不一样,懂礼貌,讲文明,素质高出许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可惜时间一长,他们便渐渐地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没过多久,这些孩子便一改当初的温文尔雅,一个个摇身一变一下子就成了言行举止无耻得令人发指的败类。他们言语粗欲不堪,举止轻浮无礼。上课时间不停地找人搭讪,卖力地说着低级的荤笑话,在课堂上大声互相开着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