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北固山怀古

镇江北固山怀古

丽席散文2025-02-10 22:11:17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镇江的出名,一大半是由于三座山:金山、北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镇江的出名,一大半是由于三座山:金山、北固山、焦山。而这三座山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要属金山了。因为白娘子水淹金山寺的缘故,大家于是对于金山很熟悉。而我却对北故山心向往之,因为我并不喜欢去法海那里烧香,也是对白娘子许仙的支持吧;二则我是研究宋词的,对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早就耳熟能祥,对于词人的仰慕也是一天天倍增,总想有机会要去看看的。
可是到扬州读书已经一年多了,由于太近的缘故,却一直没有去,总是想要去看就能到的。直到我写词人柳永的故事的时候,得知他被歌妓聚钱葬在北故山,才下定去北故山的决心。本来是想等到清明杏花春雨江南的时候再去“吊柳七”。可是又怕清明要回家祭祖,又耽搁了。于是兴致一来,便顾不得许多了。虽然今天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多了,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夕阳中的北固山一定更有美意吧!
上了一辆旅游的车子,只一个小时的路程便到了。烟花三月,正是江南风景优美的时候,镇江位于江南的最北边,总是带着一种北方苍凉的感觉。这种感觉到了北固山来得更加强烈。景区门口有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题着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肪┛诒惫掏せ彻拧罚骸?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想这种苍凉的感觉大都来源于这位山东大汉的身上吧,他的词透着一种壮丽的爱国情怀,有着壮志未酬的悲凉。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已经六十六岁了,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词人一方面表示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一方面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忧心忡忡。这种悲壮而激烈的情怀都融入到了这篇词中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这其中的苍凉仿佛已经预示着结局,让人不得不敬佩他超前敏锐的观察能力。
是啊,词人凭此一登临,就想到了复兴国家的大业,而我却是生在一个祖国复兴的今日,我没有长江限南北的遗憾,因而我的那点凭吊的情怀总是少了几分悲凉。然而深入其中,不禁被里面的三国的文化所笼罩着。一进门就是刘备孙权的“试剑石”,充满了英雄争夺天下的豪情。天下英雄谁敌手?我不禁说出了下句“生子当如笋仲谋”的话来。
是啊,整个中国历史除了项羽、朱元璋是带着南方部队打败北方军队外,再也没有第三人。在辛弃疾的时代之前,便只有项羽一人。项羽最终自刎乌江,历史最终证明他也是个有勇无谋的人。真正能与北方抗衡的皇帝可谓寥寥无几,孙权便是这样一位人中之龙。在一无良将二无谋士的情况下,硬是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破格提拔了吕蒙、陆逊这样的年轻将才。在识人这一点上,孙权无疑是最利害的。
沿着左边的小道,我拾阶而上,我看到了一个墓冢,前有一个高大的石碑,上刻“东吴太史慈之墓”。太史慈我知道的不是太多,只记得他是个神射手,是个忠义诚信之人,死的时候才四十一岁,当时赤壁之战在即,他只留下了一句叹息:“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七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孙权得知便是一声长叹,回忆曾经刺伤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的情景,怎不令人悲痛。也许那句“年少万兜鍪”用来怀念他却也颇为贴切。
旁边遥遥相望处便是大名点点的鲁肃之墓,这位仁厚的长着在三国演义里着实让人觉得憨厚的很。连诸葛亮对他用计都觉得过意不去,老是子敬子敬的喊着,总觉得夺得荆州是有愧于鲁肃的。特别是当诸葛亮说借荆州写借条时,鲁肃开心的样子,让我想笑又忍笑,真个厚道之人啊。比起周瑜的智慧来,鲁肃总显得那么单纯。不过也正是他言而有信,能够始终如一贯彻“孙刘拒曹”的策略,使得他受到孙刘两家的信任,至此赤壁一站才能天下三分,子敬真乃功不可没啊!他的笑容总是显示着他宽广的胸怀,而周瑜的气量狭小却生命的代价,最后临死前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值得深思!
我在墓冢之前向这位长着拜了三拜,并将路边采集的几枝黄花放在他的碑前,聊以表示我对他的尊敬。这样一位渺小的我,在大人物面前却愈加自卑起来,我有什么资格对他们评价一番呢。还是去看我的北固亭吧。
沿着台阶,我向最高的山顶攀登。一路亭台轩榭并不能引起我的注意,我就想一口气登上北固亭看我心爱的长江,吟诵我喜爱的词句。
不一会,我就有点气喘吁吁,但还是一鼓作气登上了北固亭。我想辛弃疾在六十六岁能登上这座北固亭就已经很好回答最后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现在北固亭已经改名为祭江亭,传说孙尚香闻刘备病逝白帝城,在此为刘备设祭后投江殉情。真乃为英雄所累的烈女子啊!
站在这里,可以一览长江的苍茫与辽阔。视野突然开阔起来,心情也随之万般舒畅。江边的春风吹佛着我的面颊,丝丝舒服的惬意让人有股作诗的冲动。然而我的肚子里的文学知识却实在少的可怜,终是没有作得一首出来。只好还江辛弃疾的那两首词吟诵了一遍,算是对这位爱国词人的缅怀吧。那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作的真是好,把后人该说的都道尽了,只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安慰自己。
北固亭的旁边是头头是道亭,不过是一个更小的亭子,也没有介绍。亭子的旁边是一座名气极大的楼——多景楼。在此楼中,有多少文人曾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门口一块门匾有米芾的题字:天下第一江山。写的真是飘逸洒脱,一时间竟有这辈子没有学习书法的遗憾。在书法界里,我最喜爱的便是米芾的字,从我第一次见到他写的字幅“一帆云作雨,千里月相随”起,我便迷上了他的书法。那“一”字仿佛一叶小舟一样飘荡在江上一般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