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缺乏崇仰的时代

你、我、他——缺乏崇仰的时代

警所散文2025-02-01 23:32:21
黑格尔曾在一八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海德堡大学演讲中的开讲辞中说到:“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的琐屑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些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所束缚,并且部分地牺牲在里边。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不能转向自身,回复到自身。”

我提出黑格尔的话,并不是用它来证明我以下的论题,而是用它来告给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告给他们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一八一六年的德国,许多人都忙碌于现实,蝇营狗苟;大家刻苦钻营,导致了社会上许多人才的精力都浪费在这上面。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精神空虚的情况。当然,聪慧的日耳曼民族最后找到了道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黑格尔所阐述的事实,与我们现如今的情况何其形似。但是他的解决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而且我所论述的问题,与他有所不同。我志不在于写中国或者西方的哲学史,因为我没那个能力;我志也不在于,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因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所能做的,只是我对现象有一颗敏感的心,这颗敏感之心导引着我,发现了当今社会上存在着类似于黑格尔所说的问题;这些问题证明了精神困顿空虚绝不仅仅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事情,它还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所以我才觉得有谈论的必要。这精神上的空虚,萎顿,在于现如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缺乏崇仰的时代。

在中国早前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每个时代都不缺崇仰。在人类早期,低级的原始民族,在未可知的自然面前,创造了图腾——人的或者动物的图腾。不管狩猎还是祭祀,他们都完完全全沉浸其中,以至于高明的现代人在看到他们顶礼膜拜的时候,还嘲笑他们不文明、低级、迷信。接续下来,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在各个时代各个阶层的人当中,各有侧重。有时虽不免产生怀疑,却也能迅速的转入另一思想的麾下,继续顶礼而膜拜。但是这种情况在五四给彻底打破了。孔家店成为猛烈攻击的对象。其他的也未能幸免。这个时候,一个缺乏崇仰的时代开始出现。虽然有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虽然在电影出现时,也有人高呼,电影即是宗教,但终究不能挽回思想信仰败退的局面。人们的精神世界开始空虚了。

也许有人会问,今天的我们不是还有许多崇仰的人物吗。有人还照样喜欢哲学家、学者、作家;有人还照样痴迷于娱乐明星;还有人崇仰着体育明星;政治家等等,从文艺到政治,从脑力到体力,崇仰对象如此繁多,不得不让人眼花缭乱。但接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各种家们也开始不值得尊敬了,有考试叫人顶替的、有论文满篇抄袭的、有连同作假欺瞒经费的,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所谓的明星们也开始星光暗淡了,有吸毒的,有耍大牌的,有见人就破口大骂的,也有干着不可见人的勾当的,接二连三,此起彼伏;政治家呢,也开始阳奉阴违了。现如今的崇仰,今天我们刚看到它建立,明天就看到它被打下来。今天我们还为他满心喜悦,明天就得为他沮丧而不振了。如此一来,还有谁值得崇仰。还有谁。这就无怪乎今天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有时难免会觉得精神空虚得很了。

我们经常在签名上诉说着感伤、孤独、颓唐、萎靡;我们经常在文章中写着最近自己生活的无聊;我们又经常在家里拿着遥控器,一个一个的按着,却不知在哪里停下;我们又经常在上了电脑之后,却不知干什么事;我们又经常约了朋友外出旅游,到达目的地后,却拿出自己随手带着的手机,发着给其他人的信息……我们需要其他人习惯的安慰,我们需要其他人赞许的眼光,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其他人知道我们存在,于是不断地表达着自己的感伤,诉说着自己的苦辛,其实,我们知道,他们根本帮不了自己,其实我们知道有些话本来说着就无聊,但我们总还这么继续做着,因为我们找不到崇仰的对象,因为我们精神空虚异常,所以就喜欢别人来肯定自己,喜欢别人来制造幻象,好让自己充实得多,然后沉迷下去。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缺乏崇仰的时代。

附:在想到这个以后,我写下了:我若非我,非我也。我自己如果不能肯定自己,需要别人来肯定的话,就不是我了。
标签
相关文章